我讀《憤怒年代》:體內藏著憤青的思想家

《憤怒年代:共感怨憤、共染暴力的人類歷史新紀元 》(Age of Anger: A History of the Present)這本書,我電台節目已錄製過訪談了。

但我深入看此書,卻是訪問過後。此前只是略讀,而且覺得門檻過高,讀不太進去。

現在利用睡前細讀,發現寫得真好,而且我竟能大致掌握。儘管旁徵博引甚多,且語句常帶文藝之氣。

思想家寫史,畢竟與史學家寫史不同。印度裔英國作家潘卡吉‧米什拉(Pankaj Mishra) ,又畢竟與純歐美學術人士不同。

可能會陸續引用此書某些觀點或金句,所以先幫忙打書一下。

政大政治系副教授葉浩,簡言之本書主旨:所有目前發生於全球各地大小規模的政治抗爭與鬥爭,歸結為「現代性」(modernity)本身的困境,且根源在於其所承諾的一切似乎永遠不能落實。

所謂的現代性包括「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科學、理性...以及認定世上所有文化都在這一個發展的過程當中的線性進步史觀」。

米什拉說:「儘管每個個體擁有不同過去,卻都發現自己被資本主義及科技成群結隊地趕入共同的此時此刻,而令人髮指的財富及權力分配不均,創造出羞辱人的全新階級分層。這種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緊密狀態,或是漢娜鄂蘭所謂的『消極連帶』(negative solidarity),更出現了幽閉恐懼症式的惡化,原因正是數位通訊技術,再加上彼此嫉妒、怨恨的比較能力提升,以及到處都是個人必須追求特色及獨特性的常見現象(但又因為常見而失去意義)。」

感覺一個體內藏著憤青的思想家了嗎?用字之精準,開篇之宏大,我會繼續讀下去。

在〈我讀《憤怒年代》:體內藏著憤青的思想家〉中有 2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