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美國獨立戰爭史》:當美國殖民地人民對統一問題進行思考時,是為了自衛

我們通常只對歷史的大事件好奇、敬畏、津津樂道,卻忘了大事件的背景、前景、遠景,各自不同。普通人面對繁雜資訊,腦子不好使,於是簡化再簡化,最好簡化成一個日期、一個地點、一個主角、一個可以標題化的事件,我們就心滿意足。

但真相從不如此。法國大革命不是攻佔巴士底監獄而已,美國大革命也絕非印花稅法或把茶葉倒進海裡引起。

耶魯大學公開課,Joanne B.Freeman教授的《美國獨立戰爭史》,第三課就提到美國建國之前,北美殖民地彼此之間的看法,滿是各自的本土意識與對他者的歧視。

從信仰、口音、服裝、個性,無一不可挑剔批評。北方嘲笑南方,南方嘲笑北方,中間幾塊區域就被兩邊拉攏,或被共同嘲笑。而所有農業區又一致排斥幾乎全民皆商的羅德島。

一如現在,看似一統大國內,中國各省、美國各州,都充滿彼此歧視或存有刻板印象之事。各地風土民情與社會發展有差異固然為真,但更多出自人類千百年來坐井觀天、天生排他的劣根性。

但如果人各為其土、各護其主,分散的殖民地是怎麼走向統一政權的?第四課談到,在漫長的英屬殖民地時光裡,十七世紀中葉,英屬殖民地各地也曾有共同結盟的嘗試。兩次來自殖民地自身發起的自衛手段,一次來自英國為加強皇權統治。

Joanne B.Freeman教授指出:「總地來說,當美國殖民地人民從自己的角度,對統一問題進行思考時,是為了自衛,是出於自我利益理由,而不是為了更偉大的意識形態召喚。那純屬自衛行為。」

也就是如果不是為了對抗北邊荷蘭人的軍事衝突,或者和印地安人的戰爭,那兩次各地的結盟根本不會發動。而英國發動那次,也是因為發生光榮革命,王室衰敗,更加焦慮海外殖民地是否對其效忠。

所以「結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合縱連橫,本就不是近代「統戰(統一戰線)」的專利,更不是中共的專利,古往今來的政治演變,都是這樣;搞不清楚的不是自欺,就是笨蛋。

人人自利,各地自利,各族群各階層自利,各種合與分,表面的合或深層的合、表面的分或深層的分,都沒有那麼簡單,都需要各種黏膠或剝離劑發揮作用。

所以不只中共,每個政權都在靠外部活動轉移內部壓力,也常常把內部問題外部化,實現「創造性的緊張」,好讓統治者獲利。甚至被歷史或媒體稱為「起義人士」、「革命黨派」或「暴徒」的各色人等,其實也都在無數利益矛盾夾縫中,尋求結盟或割席,並不是那麼乾乾淨淨地只談「理念」。

真要普及民主,真要教育民眾過上民主生活,不該只談政治學大道理,而應介紹各種歷史曲折與陰陽家兵學。

但統治者,不會這樣想了。一般民眾,更沒興趣。

在〈[講座]《美國獨立戰爭史》:當美國殖民地人民對統一問題進行思考時,是為了自衛〉中有 2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