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唱,唱的什麼主旋律?

1985年3月發行的「We are the world」,堪稱有史以來最膾炙人口的大合唱。麥可傑克遜、萊諾李奇和昆西瓊斯,為援助非洲飢民,讓45位響叮噹的歌手大合唱,就此名垂青史。

顯然因為這首歌,1985年9月,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知名的合唱曲「明天會更好」應運而生。不只詞曲聯合創作,演唱多達60組,地區也涵括台、港、星、馬。這首「明天會更好」在當時官方推動下,既跑了第一,也成為經典。

整個八0年代台灣歌壇,大合唱一首接一首,少則四五人,多則數十人,很多是自家公司合唱,也不乏跨公司案例。

到底什麼歌適合作合唱,或者唱片公司會想做合唱曲?原因大概有幾項:

  • 為公益或社會活動而唱

因為「We are the world」的絕佳示範,讓號召眾人為公益而唱變得理所當然,人多好像就勢眾,於是每次一發生好事、壞事,主辦單位或唱片界,都可能想到:「是不是可以做一首歌來合唱?」

「明天會更好」之後,1987年「快樂天堂」為台北市立動物園搬遷到木柵而唱活動主題曲是經典代表,滾石甚至還因此開了全員集合的大型售票演唱會及出版合輯,創下成功先例後,同業競起效尤。

同年IFPI發起跨公司反盜版主題曲「第一種聲音」,1988年飛碟唱片歌手恢復中國小姐選美主辦第一屆主題曲、我首次參與的「美就是心中有愛」,為失學少年跨公司合唱「把愛找回來」,1989跨公司年聲援大陸民運活動曲「歷史的傷口」,1990年藍白唱片歌手地球日主題曲「給我一份關心的愛」。

可能新鮮感下降,往後合唱曲銳減,直到1993年滾石歌手為香港「太陽計畫」演唱主題曲「真心英雄」,福茂歌手為世界展望會濟助貧童演唱「用愛把世界連起來」,1996年上華歌手世界展望會歌曲「星星是窮人的鑽石」。

九0年代末因千禧年人心惶惶,合唱又風起雲湧,1999年滾石繼「快樂天堂」後,再與動物結緣,演唱珍古德教育暨保育協會主題曲「大地之歌」,上華歌手為世界展望會「飢餓30援外十週年」演唱「蝸牛」,新力歌手演唱行政院新聞局千禧年選定主題曲「和未來有約」,滾石歌手打對台演唱台北市政府迎接千禧年活動曲「等我一秒鐘」。

2003年SARS讓人際關係緊繃,東風衛視推出抗SARS活動曲「手牽手」、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也號召演唱「距離讓我們心更靠近」,2007年原住民歌手為原住民電視台兩週年台慶唱主題曲「看見」,2008年四川地震而生的華納群星「相親相愛(2008年版)」、華研歌手「比較美好的世界」、滾石歌手「一起飛」、賑災晚會群星重唱「風中的羽翼」,更不用說北京奧運,對岸主導了眾多新創合唱曲。

我作詞的Loving愛的行動九二一地震十週年活動曲「讓愛轉動整個宇宙」,和新聞局委創金曲獎20週年主題曲「改變明天」,則是2009年兩首重量級的跨公司大合唱。

  • 為唱片公司造勢而唱

沒有特殊事件搭配,就是集合公司歌手聯合造勢,包括1986年可登五位男性音樂人「我們」、飛鷹「年輕的心」、1987年飛碟「飛向未來」,1991年滾石「東方之珠」、「大家免著驚」,1993年心地「愛是甜的」,1995年飛碟華納「相親相愛」,福茂「將愛實現」,1997年BMG台灣十週年合唱曲「訂做一個天堂」,滾石「美麗新樂園」,1999年大宇「我們這裡還有魚」,2000年友善的狗「女生向前走」,2007年喬傑立「搖滾萬歲」,2008年種子「夢想的翅膀」等。

  • 為戲劇主題曲而唱

上述「公司派」合唱曲,有些為打歌去搭配影視主題曲,但有些合唱曲是從開始就設定歌手要演或演員要唱,這類作品比較特別。

1989年飛碟群星主演、主唱的電影「七匹狼」主題曲「永遠不回頭」,算此中代表作,另一例是1998年台視連續劇「明天有你」同名主題曲,當時由演員「夏家班」大合唱,兩案剛好都是我作詞的。

事隔多年,2004年偶像劇「我的祕密花園2」和2008年「蜂蜜幸運草」,也由演員大合唱「Cha Cha」和「蜂蜜草的祝福」。

  • 為致敬或傷逝某人而唱

合唱曲都是歡樂或溫馨曲調居多,但也有少數歌曲是為了亡者而唱,增添不少凝重與深情。如1994年華納歌手為早逝的陳百強重唱「一生何求」(粵語),1995年紀念音樂人楊明煌,跨公司歌手重唱他生前幫張克帆寫的「用盡一生的愛」,1997年台語歌手齊聚一堂,為白曉燕文教基金會悲情合唱「燕子你是飛去叼」,1998年豐華歌手紀念張雨生逝世週年,重唱小寶輕快的「我是多麼想你」,是另類紀念。

  • 為歌唱比賽優勝合輯而唱

這類合唱曲量很大。八0年代的大戶又首推「大學城-大專創作歌謠比賽」、「YAMAHA熱門音樂大賽」和「ICRT青春之星」三大比賽。1986年「飛揚的青春」、1987年「神采飛揚」、「年輕的感覺」、1988年「年輕之愛」、1989年「彩色的年紀」、1990年「永遠記得你的愛」、1991年「牽著你的手」、1992年「Don’t say no to me」、1993年「心中有愛‧溫柔相待」,都出自「大學城優勝合輯」。

1988年「烈火青春」、1990年「青春像把槍」出自「熱門音樂大賽優勝合輯」;1987、1988年滾石則出版「青春之星」、「快樂悲傷」兩張合輯大合唱。

近年電視選秀節目當紅,也帶動一波優勝合輯風潮,2007年星光一班在五個月內連出兩張合輯,包括兩首合唱曲「因為我相信」、「總在我身旁」,快樂幫一班如法炮製,五個月內推出兩首大合唱「我是No. 1」和「搖滾快樂」。

2008年快樂二班有「打開翅膀Fly away」和台語合唱曲「梳妝台」。我作詞的超偶一班合唱曲「美夢成真」也趁勢推出。

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大合唱歷史,未來會如何發展?個人有幾點看法:

  • 在華人「從眾」、「尚大」的文化下,大合唱不會絕跡

以上歌曲幾乎都是台灣製造,若擴大來到香港、星馬、大陸,曲目更多。這種樂此不疲的大合唱,放諸世界歌壇,都算是非常顯目的現象。華人人多,華人文化講究合群、關係、整體,所以大會歌、大會舞、大會操、「數大就是美」的美學,不可能消失,京奧張藝謀端出的開幕式節目,即是很好的佐證。

只要有公益或集會需要,肯定很容易再推出更多可營造「同心協力」、「同舟共濟」氣氛的歌曲。

  • 詞曲創作難度不高,配唱和聲才是製作關鍵

有人以為合唱曲要為眾多歌手量身打造,其實並沒有,我們還是把它當成一個人唱也成立的角度來寫。重責大任在製作人,製作人要確定有多少歌手參與,哪些歌手的音域和特色適合唱哪些樂句,甚至配唱如果時間緊迫或者分隔多地,製作人更要有清醒的頭腦,當機立斷誰先配唱、誰負責ad lib,誰要留下來幫忙多和聲。

既然是大合唱,當然要讓聽眾感覺整體豐富、精彩、有層次,又能看到自己支持的歌手有漂亮的表現。這些都考驗成果是「1+1﹥2」,還是「浪費資源」。

  • 必須費心處理的「歌手政治學」

說來諷刺,合唱洋溢的是和諧氣氛,但幕後總少不了勾心鬥角爭排名的情節。合唱曲每人唱的有限,主副歌加起來不過十幾二十句,能搶到獨唱一句,就表示你有份量。就算唱兩整遍歌詞,能容納的組數還是算得出。

所以超過30人的大合唱,總有很多人是你完全找不到他唱的樂句的情況。當然,很多小牌或新人但求參與,不求問達,甚至花的時間比獨唱者更多,這種「共襄盛舉」,可敬可佩。

製作人還要考慮:誰開頭?誰唱副歌第一句?誰能在後面飆高音唱ad lib?尤其現在配唱之外會拍MV,有獨唱代表畫面一定拍得到,否則就只能碰運氣在數十人中偶爾被拍到。

大合唱通常對藝人無利可圖,公司或個人在乎的就是名了。如果參與半天,外界沒感覺你有在場,豈不虧大了?當然,大牌還是可以爭取特殊待遇,比如挑時間去錄音室、非常狀況下在別處或國外單收單拍、或者只錄單句不參加耗時的大合唱等等。

  • 大合唱再不是口碑或賣座保證

「We are the world」永被世人懷念,但後繼者辛苦了。尤其各家歌手跨來跨去互相幫襯的對唱已經不少,連當年視為不可能的任務的跨公司數十人合唱,都發生過這麼多回,觀眾還有驚喜嗎?

製作方可能要想得更清楚:我要這麼多人來,是真的如此才能表現一首歌,還是只想名單亮出來好看?當名單超過十人,震撼力是否還一如以往?四十人?五十人?六十人?公眾或媒體真在乎小咖在後面齊唱?

大合唱當然可以做,但若歌型沒突破、詞千篇一律,音樂人和行銷人,可能都得想得更清楚了。

(原載2009.08國家文化總會「新活水」雙月刊)

在〈大合唱,唱的什麼主旋律?〉中有 0 則留言

  1. 老師的見解真是非常獨到.感覺像是站在水庫上還能清澈見魚的驚喜.(不是溪流.因為老師的分析很深入.)一直覺得看大合唱很累.因為一直換人唱很打斷情緒.要一直看詞去理解.很慢才能決定感動與否.

  2. 老師是否知道二十多年前有一張不太紅的唱片叫做”熱戀傷痕”?當時好像是沒有說明主唱是誰.主要是用新人新的聲音.給人感覺手法創新.卻出了一張就無疾而終.
    不知為何卻令我印象深刻.

  3. 我读高三那年,班级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唱了一首粤语歌曲《地球大合唱》!
    注:(以下为转贴)1987年7月初,为庆祝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简称TVB)成立二十周年而动用全个电台歌手特别制作,演绎完成的慈善筹款歌曲「地球大合唱」面世,参与歌手共计39位,分别为:徐小凤/关正杰/梅豔芳/罗文/叶丽仪/张学友/邝美云/许冠杰/吕方/林忆莲/谭咏麟/陈洁灵/叶蒨文/林子祥/张国荣/钟镇涛/陈百强/甄妮/蔡枫华/刘美君/文佩玲/夏绍声/Raidas/蔡国权/区瑞强/刘天兰/张德兰/卢冠廷/达明一派/蒋丽萍/陈美玲/杜德伟/李丽蕊/林志美/太极/陈松龄/郭小霖/雷安娜/陈慧娴。歌手阵容之大在本港音乐史上是绝对空前的,各歌手的实力水平及重量级在各大合唱曲目中亦是极高的。
    「地球大合唱」由顾嘉煇作曲,林振强填词,顾嘉煇编曲。歌曲收录於「地球大合唱」专辑中(电视广播有限公司1987年7月年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