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李登輝過世,發現好多老人舊話題可從命盤從新檢視。
比如有朋友問:小蔣是真的看錯人,或是另有安排?
會問這問題的人,大概想的都是:為何不是孫運璿或林洋港,而是李登輝成為蔣經國的副總統?如果他沒當成副總統,不管他再當過首都市長、台灣省主席,哪怕行政院長,「後蔣經國時代」也輪不到他開創1988-2000十二年的「李登輝時代」。
這是個好問題。
今年才解密的《蔣經國日記》沒給出孫運璿的答案,但給出林洋港的答案,我們以後再寫。
而我認為日記也給出了李登輝的答案。
首先,李登輝讓他覺得有科學觀。1979年3月13日,蔣經國日記稱「約台北市李市長查詢市政,並作數項指示。(醫療、交通秩序、自來水、公共交通工具等)。李市長有工作熱情,又有新的科學觀念,可以培植的一位人才。」
蔣經國很早就感嘆國民黨官僚缺科學理念,連做報告都亂七八糟,也是今年過世的邱創煥被他在日記數落過:「長達一小時餘的內政報告,什麼都說了,結果等於什麼都沒有說。一般高級官員缺乏新的科學知識,所以做起事來沒有頭緒和條理,亦無時間觀念。」
李登輝固然是農經學者,但昔日蔣麾下也有不少幹部是工商農業背景出身,蔣經國指的應該不是理工學歷這塊,而是說話有無邏輯、做事有沒有方法、論述講不講數據和證據、是否追求新知——李登輝超魔羯一板一眼的學者風格,顯然讓蔣經國滿意。
但最重要,李登輝讓他輕鬆愉快。
日記著墨不多,但凡寫李登輝都是好話,有一次去三芝便飯,蔣經國寫了兩次,可見多開心、多回味。1979年4月28日「中午在三芝李登輝家鄉餐聚。」5月8日又寫「上月廿八日約了幾位朋友,在三芝鄉一所古廟中聚餐,由李市長作主,吃的是台灣家鄉菜,談笑甚樂。」
李登輝某種樸質、率性的草根味,進入國民黨官場許久也沒褪盡,顯然與蔣身邊一堆外省官僚帶給他的感受截然不同。就算他面對層峰謹小慎微,肯定也跟宮廷派那些人的謹小慎微不同。
甚至,同年9月24日蔣還寫道「由於台北氣氛之煩悶,人事之困擾,於上週四晚間約昌煥、登輝從基隆出海,先至東、西莒,經南竿、東引返航,兩天海上行,身心至感愉快,實為難得之時日。」
「外交教父」沈昌煥與蔣家交好,是「夫人派」大員,辭去外交部長後賦閒半年,1979年6月出任總統府秘書長,隨侍總統私遊還可理解;但小蔣另帶上台北市長李登輝,就不同尋常了。
繼上次「談笑甚樂」後,蔣經國再次寫下「身心至感愉快」,這不簡單啊!有的人才幹能被賞識,但老闆不想跟你私下見,更不會一起玩。能讓一輩子多疑的蔣經國這麼開心,李登輝豈會只是外人以為的「老古板」?
從我近期常用的飛星合盤,一切就明白了。
祿入疾厄,李登輝可明白蔣非常幽微的心思。權入命宮,李登輝對蔣有影響力,說的話蔣容易聽。科入官祿,李登輝在事業上能幫到蔣,能讓蔣更有人緣,工作也讓他開心(科星也有桃花之義)。
蔣不選他,選誰呢?
鏡周刊鄭進耀專文〈我李登輝耶!〉說道:
「李登輝不寫日記,卻留下工整的筆記,細細記錄與蔣經國見面的每次談話,政壇恩怨聚散,他在回憶錄裡把所有人罵了一遍,唯獨對蔣經國充滿崇敬之情。有一張舊照片似乎可以說明他的心境,那是與蔣經國的合照,人高馬大的李登輝挺著身子,椅子只坐前三分之一。」
是啊,因為從蔣經國命盤看李登輝,祿入福德,李登輝很喜歡蔣,本能會有善意。權入命宮,蔣經國對李有影響力,說的話李容易聽(這兩人等於一模一樣,互相影響,互相尊重)。忌入財帛,蔣對李的財有破壞力,但李若不貪便能贏得蔣的信任。
至少,那時候(板凳坐三分之一)的李登輝,清廉應該絕對通過了(常常下班後突襲李登輝官邸聊天的)蔣經國考驗。
(以上均以估算的當事人生辰排盤論斷,若生辰不確,一切就是白說)
久经考验的接班人啊
与领袖频率近、气场合、命盘合
我的感觉是其城府极深
你我只能當小市民啦
哈哈,和大师同类别?与有荣焉!
越來越愛讀「合命盤」的文,請繼續推敲驗證,開斗數另一個局面。
有一解胸中疑惑嗎
李很会拍马屁
現在的官員有幾個會看數據?
還是只會看看點閱率跟按讚數據?
現代人提案一定很會講[數據]
但是否有[科學態度]就是另一回事
說的好!
陳屢安沒機會囉
哈哈哈
蔣日記有透露
非常不喜歡陳履安
近來的政治氛圍
嚇得我噤聲,跟滿地找馬桶!
難怪都沒有人找我出海,因為我都習慣說實話,讓人如坐針氈,沒有辦法讓人身心至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