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山河故人》:故事後面三分之一沒抓住我

《寧靜的長河:2020賈樟柯原鄉影展》片單之一,賈樟柯2015年作品。可惜,我不喜歡。

三段式橫跨三十年,前兩段都沒問題,賈樟柯首次嘗試通俗劇,我一點都不排斥,也覺動人。但第三段忽然轉向兒子和年長華語教師的「母子戀」,鋪陳不夠,情慾基礎模糊,外在事件引動也不足,若拿2019年金馬獎入圍片《季節雨》相比,陳哲藝高明多了。楊雁雁擒金馬影后也實至名歸。

相比起來,董子健對張艾嘉的餓虎撲羊,以及張艾嘉隨後的一往情深,著實尷尬,連老爸的海外落魄本來值得同情的,但也看著勉強。第三段整個剪接都氣息不順。賈樟柯處理通俗劇經驗不夠,在此他原本熟悉的藝術手法出現夾纏。

我不知道賈樟柯為什麼一定要採三段式,也從來不覺得橫跨幾十年的電影就比較「史詩」,《山河故人》問題不在通俗,影展名導的通俗片也會有氣質,而是放棄了前兩段三角戀的成功人設,不深挖他們後來遭遇與重逢後的相處,另起一條線,卻又不夠扣回觀眾對前面二十年已建立的理解(更別談深化),這已經是基本邏輯判斷失準的問題。

看過《山河故人》後,偶然看到賈樟柯幾年前接受許知遠《十三邀》的長篇專訪,他提到不喜歡「過度完美的平衡感」,認為那不現實,他認為《教父》就屬於「太像經典」的「過度平衡感」。

我不是很同意。因為我既能欣賞柯波拉導演《教父》的平衡感(其實《教父》的偉大根本不在於什麼賈樟柯強調的物理屬性平衡感!),也能欣賞賈樟柯28歲成名作《小武》的不平衡感。

《山河故人》後三分之一的突兀,無須扯到平衡感這種審美層次,單純就是沒拍得那麼好。這故事後面三分之一沒抓住我。

在〈[影評]《山河故人》:故事後面三分之一沒抓住我〉中有 3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