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溼衣服的時候我還是會抱怨

跟不同人訴苦會得到不同解藥。但有些藥方,你不想服。

比如前些日子跟某友訴苦,他總是有個基於「終結後你會懷念一切,無論好的壞的」這種論述的勸誘。

我回說:「我已經度過昨晚,但每天都可能有新的突擊。我可以從大格局看,但不能保證不會被暴風雨弄溼衣服。弄溼衣服的時候我還是會抱怨。

所以,別叫我壓抑情緒;但放心,情緒馬上過去,不好的業力,卻不會,只能等待一切終結。」

我當然有海面上的浪花,那是意識與情感。但我也有深沉的海底。我知道緣起與緣滅。

有人和家人很親,那是他們的幸運,他們不能想像人怎能和家人結怨。

但世間緣法沒那麼簡單(與單調)。

他說:「我爸爸也罵過我,但我現在就不會分得那麼清去想,人已經沒了。這種懷念會混雜好壞成為一團整體。」

我說:「我相信你(和某些人)對你爸(和另一些人)會有如是的綜合感想。你的感受是真實的。

但現在提前預測我未來的情況並無意義,因為人不能(也不該)在彼此還活著的時候,不斷假設『對方若沒了以後我會懷念』這種前提而忍耐著。」

過來人有過來人的經驗值,但每個人的經驗不可能完全一致。

活人有活著的功課,坦白說句很多無信仰者不愛聽的話,死後也有死後的功課。

我可以借助冷處理或找人訴苦,快速排遣、安頓一下海面的浪花。放心,那不致命。但我也永遠期待,活著的人可以證明自己還有活著並做出微小改善的潛力。

我們常說,你改變不了他(她)的,哪怕親如至親。甚至,就是血緣之親,才特別難改,特別不對頭,特別來要債與還。

所以,我很少肯定血親有多偉大。血親不一定等於靈魂之親,反而往往是靈魂之怨、之糾結、之互虐,才來投胎一家的。

常人能做的,便是在緣起與緣滅之間的時光,耐心應變。但耐心不等於槁木死灰、決不呻吟。

要聽別人苦或勸別人的,最好也能同理這點。

在〈弄溼衣服的時候我還是會抱怨〉中有 6 則留言

  1. 看第一句回复,我竟然猜到是哪位朋友
    也懂你们彼此想要表达的心境
    爱情与友情可以选择的,唯有亲情不行
    这也是此生必须要面对与接纳的关系
    不必压抑情绪,但也不能情绪崩溃
    至少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树洞」用以慰籍
    理性的「抱怨」有益身心健康

  2. 坦白讲,我越来越觉得我爸和我,和我妈不是一家人。随着他年纪的增长,他心里越来越没有我俩,只有他的弟和妹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