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三十而已》人物設定是通俗劇公式典範

從職業編劇角度看,陸劇《三十而已》的人設(人物設定),堪稱華語通俗劇公式典範。

三個主角的戲,一定會做出反差。

顧佳結婚有子,王漫妮無婚無子,鍾曉陽就是結婚無子(然後出現生不生的問題)。

同樣已婚,顧佳是照顧者,凡事自己來,連先生那份也做掉;鍾曉陽是被照顧者,什麼都不會,也偷懶,連小鮮肉追求者都是想強勢照顧她。而未婚的漫妮什麼都自己來,但偏遇上一個包養者(然後出現要不要受包養的掙扎)。

在職場,顧佳是創業家(先幫先生開煙花廠,繼之獨力做茶廠),錢賺得可能多,但風險也大。鍾曉陽是受雇者,還是物業管理,穩妥行業裏一穩妥的行政人。王漫妮就是業務,底薪外一切要靠本事一單一單賺獎金。

婚戀觀,顧佳大學時就自由戀愛遇上未來老公;鍾曉陽是畢業後相親;王漫妮則屢敗屢戰,非挑到自己喜歡、也罩得住自己的才要。

你看看,每一個設定,都有編劇好手的精確招式。

否則,就不會有好看的三人戲,既然不是男一女一的愛情劇,要搞群戲、成長戲,差異一定要做得刻意

但,最刻意的,應該就是,差異這麼大的三人,卻能結成閨蜜。不是差異大的人就遇不到,可以遇到,但我們凡人捫心自問,在原子化的疏離社會,你覺得這樣的三人真的那麼容易常常膩在一起、相濡以沫、且沒有價值觀衝突?

看看我們四周,同學、同事,哪個不是走一走,就疏遠了;或其中一人換了身分、職業、階段,或上升或下降,彼此就停下來不一起走了?

甚至,有人戀愛結婚,立刻作息與朋友不同,以前能約的時段都不能約,能打的電話都不能打。一懷孕生子,更是已婚者與已婚者、為人父母者與為人父母者密切聯繫居多,而單身狗,需另尋他路。

不談身分、觀念、資源差異,單談時間,本劇描繪也不甚合理。三人理論上都忙(尤其顧佳應該三頭六臂分身乏術,前期當闊太太哈巴狗,中間要開甜點屋、募資搞茶廠,後期調頭寸,還得應付老公、兒子、老爸、甚至出事好友的爸爸!),但姊妹淘吃飯喝酒泡咖啡廳或窩在房間訴苦情節絕不少、甚至隨傳隨到!

(我知道,這是編劇要他們聚在一起)

連我以前偶去上海、北京,當地朋友都可能說,城市太大,花在車程時間太多,如果住的酒店較遠,這次就不去找你。

你可想見,如果因物質條件有差距,彼此住家或公司有距離,哪可能在百忙之中、身心疲累之中、創業維艱之中、早出晚歸之中,還擠得出時間這麼常見面、長時間相聚、毫無時間壓力地分享夢想與心事?甚至,隨意去對方住處打尖,愛住多久住多久?

姊妹情深,確實令人羨慕。但衡諸現實,不那麼現實。

影視就是影視,朋友不見面只透過手機,現實中比比皆是。但不見面,戲就不好看,就沒有漂亮或溫馨場景,不能擁抱凝望,彼此關係不那麼走心。

編劇當然要主角們見面囉!

我多寫舞台劇、音樂劇,少有機會從事影視創作,但看戲一點不含糊,自信足夠了解工業走向和主創思維。《三十而已》看畢已久,但三位主角深入我心,還是與大家再分享一次觀察。

(只能說,可惜台灣影視界沒人找我。哈哈哈哈,我就清閒當觀眾了)

在〈[劇評]《三十而已》人物設定是通俗劇公式典範〉中有 5 則留言

  1. 在現實中
    女性多有姊妹情深共用較弱連接聚會趨向 O2 O3 N2 Cl2
    男生就多數為了武裝自己滿價電子(但又無信心覺自己給不起),
    真的是無欲無求鈍氣原子化的多

      1. 我只是年輕時曾經想唸化工
        因為老師很了解「工業走向」
        反饋也可以「工業風」
        私底下我也很喜歡蒸氣朋克類的奇幻作品

  2. 不过编剧还有个小心思
    让她们在物理距离很合理
    一个买了豪宅楼盘
    一个是楼盘物业
    一个是楼盘商城奢饰品店员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