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神的傳記》3

舊約聖經中,神到底是主體或者背景?

《神的傳記》作者發現這位主角時而強行介入並主導,時而顯露後悔或漠然,時而又完全消失,如果這是原始資料記載的不足,我們可以理解。

如果未必是呢?如果神的確時而出現、時而隱遁,祂在想什麼?祂不顯現時,關心祂的造物嗎?祂過得好嗎?

作者發現,耶和華明顯是有選擇的。首先,祂選擇男性。神不肯對夏娃說話,直到亞當斥責老婆,神才對夏娃說話。在亞伯拉罕和老婆撒拉求子的漫長故事中,神所有的應許不是對這對夫婦,而是單獨對亞伯拉罕。

甚至當神對亞伯拉罕某次應許時,撒拉就在旁邊不以為然地偷笑,那所謂至高無上、萬民之王的上帝,竟質問老頭子:「撒拉為什麼暗笑?」而不是直接喝叱老太婆或給她一個白眼或雷擊。女性在這裡次等公民的地位昭然若揭。直到利百加,她才幸運地能親自對神說話,而且得到回答。

其次,祂選擇出手或不出手。有時候,耶和華直接讓某項奇蹟發生,有時祂只是佈好舞台讓人類自行摸索。

有時祂宣布對某人或其後代子孫有明確的「計畫」,有時祂又只幫助主角預見某個景況的到來,如約瑟經由神助,幫埃及法老王解夢,間接享有權位,也拯救了原本身為社會邊緣人的以色列族群。

作者寫道:「耶和華對於埃及沒什麼計畫,……約瑟並未替埃及推測出將會執行的神聖計畫,那場飢荒並不是耶和華降災而引起的。」這份「含蓄、適時和間接的協助」,決行的標準到底在哪裡?

為何神有偏頗、有定見?神有自己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人事物?誰知道神的權利和義務範圍?

作者指出,進入後宗教社會的現代人,早習慣神的「幽渺」——如果不刻意把它稱之為「缺席」。即便是教徒,也往往「只在身陷困境或亟思從危難中脫逃時,才偶爾想到向神求告」。

很久以來,教徒把神的意圖都想成是慈愛、仁慈的,不管祂做或不做什麼。這樣的認定——所有後代關於神的陳述——有多少是神的真相,或者僅僅出於人類個性中的仁慈與寬厚(或合理化與害怕?)——即便如最佳男配角約瑟?

約瑟認為神是善的、神是深謀遠慮的,就算自己的不幸也是神安排必要的磨練。約瑟的個性與風采,連耶和華也稱好。作者稱讚約瑟「或許是希伯來聖經中唯一真正的聖人」,神眷顧如此的聖人。

但這裡有個弔詭的事,神眷顧好人是因為「好人像神」,但是神並不是無時無刻都對地球人扮演好人。

作者認為當神最像約瑟的時候,祂展現的是「最大的仁慈與最小的權力」,一如我們現在應該普遍同意,真正的愛,不管表現於親情或愛情,都應該是付出不求回報、不帶操控目的的,但驚人的是:「創世記」中的神並非如此。

再來,神捍衛傳統或者反傳統?神有家世和傳統嗎?古代文明的社會規範,有多少來自神諭,又有多少來自人欲?

比如,經文中強調家中長子才是父親的繼承人,但耶和華顯然自己又推翻這個規定,可隨心所欲立規或破例。祂選擇約瑟甚於其他十位哥哥,揀選年紀較小的以撒而放棄以實瑪利,揀選雅各而非以掃。

神「悅納」某人是不是一種偏愛?性格和成就,是人類贏取萬能父親歡欣與賜福的關鍵嗎?那和平凡爸媽的弱點有何差別?無條件的愛,如果不在天上,那麼還能在哪裡?

我們還可以問:神對家庭、社會與國家的建構,有什麼章程指導?祂讓人類自主的部分和必須聽命的部分,清楚地劃下道了嗎?

當我們看到有書討論「耶穌論企業」「耶穌論管理」等等,可能要啞然失笑:耶和華對「地上的國」有多少興趣? 神有要把人帶回天上嗎?還是要人類乖乖在這三度空間生老病死?

耶和華從來沒有和亞當、挪亞或其他人,提過天上的國,更別提要帶他們去哪裡。為何耶和華和祂的「兒子」耶穌傳的道,似乎有很大差異呢?

最後,作者帶領我們思索:神只選擇人嗎?因為我們現在只憑藉一本聖經討論,綜觀全書,作者說:「在聖經中,神的所有作為皆與人類有所關聯,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作為是全然神性的。神所行之事皆以人類為目標,沒有任何『神的探險』。」

說的好。也許,這個神不只出現在地球人的生活中,地球人以為他們是神之子,一如其他次元的生命,可能同樣把他們認知的造物者取一個名稱,加以聖化、異化或污名化。

而真正所謂的神,仍在這些生命體的一切討論之外。

(2004.08.12)

在〈我看《神的傳記》3〉中有 0 則留言

  1. 这样看来神其实是比一般人更灵精古怪的精怪人。
    今天上午就始终打不开您的自选集,数了无数次都不行,但别的网站一切正常哟。还好,现在正常了,原本还担心是否这里也被大陆封杀了呢,估计上午这网站后台出了些故障吧。

  2. 讓我多讀幾遍吧,當看得這些文章,我會知道自己和您的差距有多大,樂融哥讀了好多好多好多書啊,讀書破萬卷。

  3. 人性软弱,这个队伍不好带。也难为神了。就说《出埃及记》吧,希伯来人对神的信与埋怨反反复复,最后终以彩虹为证定下盟约,也算极不容易终成正果。

  4. 啊哦~说错,把诺亚的事混为一谈了。。。彩虹的那个盟约是诺亚的。。。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