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導向」是壞事?「財富自由」等於中樂透?

某日吃麵,桌子太近了,聽到隔桌兩個年輕上班族談話。

從辦公室恩怨批評某人說起,女的說自己好像從來不是「目標導向」的人(言下之意被批評的那人太有「目標」了),男的回應他也是,女的繼續闡揚:「也許我從小就什麼都不缺...」男的附和:「是啊,什麼都有人準備好,所以可能也不特別需要追求。」

因為有幸出生在平均值以上的家庭,什麼都不缺,所以對自己和未來也沒什麼期許或規劃,看到辦公室有人太有企圖心太有手段,所以覺得別人「目標導向」?

「目標導向」一詞何時變成這麼用?如果我是這家公司老闆或主管,要擔心了。

中間還談了些別的,結束時,兩人go Dutch,女的說最近好像很多新鈔,可能是過年發紅包大家拿出來用,話鋒一轉:「齁,我過年買威力彩都沒中!」男的說:「我也是!」

女的很認真(不是搞笑)地下了結論:「唉,我距離財富自由,顯然還有一段距離。」微嘆氣離去。

嗯,嗯,才二十多歲看來畢業沒幾年的上班族,想像的「財富自由」就是...中樂透?那其他花幾十年勤勤懇懇上班、進修、投資、理財、創業的人,都白混了?

算了,看這年齡大概就是四年級尾到五年級的爸媽(不就是我朋友這一輩)生出的小孩嗎?

我常跟同輩朋友玩笑說,你在學校抱怨的大學生、研究生就是你朋友教養出來的小孩,別人看不慣的年輕部下、職工、接case的,就是你生出來的小孩;你們這些有後代的父母,因果循環。

而我們這種沒小孩的,一樣要承受整個社會後代的品質,就叫做共業。

業分善業、惡業、無記業,一如每個時代都有好人、壞人和不好不壞的人,都有上進優秀、搗蛋作亂、和渾渾噩噩隨波逐流的大多數。哪個社會都逃不過。

不過,寫完後看到2月26日夏珍一篇從張大春言論生波所寫的文章〈年輕人不勞「長輩」討好!〉結尾道:

就人口結構的現實而言,早在二0一九年,四十歲以下的千禧世代和Z世代已經超過總公民人數的百分之五十點七,再加上I世代,已經是嬰兒潮世代的一點九倍;在政治上,意味跨過公民數五成的「年輕人」,就是主導選舉結果的「主力」,當他們能主導自己的未來,何勞「長輩」討好?這正是在四十歲以下支持僅二成的國民黨、或偏向國民黨一代的危機,「討好」是政客必須的算計,簡單講,時代是年輕人的,國家的未來也是年輕人的,長輩反倒只能寄希望於年輕人容忍他們(我們)做為時代「執拗的低音」,畢竟沒有低音的交響樂,少了和諧元素,未免刺耳。

足以互相提醒了。

在〈「目標導向」是壞事?「財富自由」等於中樂透?〉中有 5 則留言

  1. 價值觀偏差和政治偏好似乎不一定相關?我也覺得從小接受大X X教育,堅持不肯看到教科書以外世界的人,想法很奇妙XD

    Btw 在美國沒事被白癡粉紅追著罵的時候真的好希望對岸的牆高一點,通通回他們的天堂去享樂,別來萬惡美帝找氣受

  2. 有点跑题
    我们同桌聚餐的几个同事
    孩子都是九零后或零零后
    而且都是女孩
    在听到一人说现在的优秀男孩特别挑剔
    女孩在择偶上也没有什么优势
    众妈妈意见一致的认为
    未来不会是逼婚催婚的爸妈
    女儿不嫁或者「嫁不出去」
    我们自己养!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