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桂林遊記14

28.爭執

此行第二天,我就跟一位團員阿姨吵架。

她怪我沒有幫我媽拎一個紅色包,而那只不過是從酒店房間坐電梯到大廳的一段路,一早還沒上車出發,她發飆罵人家兒子、先生,「兩個男人都不幫一個女人,不覺得羞恥?我們看了都羞恥。」「我們在背後都已經看了很久,就是你媽自己拿,你們一直都沒有幫她。」

她口口聲聲「我們」,儼然訴諸群眾壓力,而我根本不覺得有別人會注意到這種鳥事。火大回嘴:「我們哪裡『一直』沒有幫她拿?我爸已經夠照顧我媽了。這一點點路,本來我媽就說可以自己提,這個包也是她說她提得動,才堅持從台北帶出門,現在為什麼不讓她鍛鍊?」「你不了解別人家的狀況就別多講,哪有人這樣當著爸媽面罵人家兒子?」

猛然想起去年江南世博遊,她也冷言冷語出言不遜,惹得我媽當眾生氣傷心大罵。還好後來這群老人家交情無損、照舊往來?

但這位太太可不是我的朋友,我是顧念她是爸媽朋友,之前多年餐會或旅行上見到打打招呼罷了。

我的回嘴惹她更抓狂,左一句「不孝」又一句「不孝」,在大堂走廊竟上演起潑婦罵街,嚷嚷:「我今天是得罪你陳樂融了!但我還是要罵你,你就是不孝!」還顫巍巍地舉起柺杖:「你如果是我兒子,我就拿柺杖打你!」

我當下氣得眼眶紅了、喉頭哽咽,我不孝?打我?神經病!「我不孝就不陪爸媽出來了!」我大聲道。還有些忽然冒上心頭的話生生忍住,別讓老人家更氣了。

出錢、出力、出心,全團哪個兒子出門帶老爸媽玩?她是羨慕嫉妒恨,所以在小處找碴,潛意識向我媽示威、讓我爸媽難堪,非要證明:「你的兒子有多好?還不是不夠好、不夠完美!」

我才不吃這一套。這不是封建禮教社會,有理沒理,你不可以這樣一點長輩禮儀身份都沒有,當著別人爸媽面罵兒子?而且是我爸媽本來毫不在意的一個事情?還敢罵我爸?來挑撥我們家感情?

明理的長輩通常聽到朋友抱怨子女,可能還幫忙勸慰:「你們家女兒已經真的很有心。」「其實你兒子唸那所學校也很不錯了。」「現在小孩何必跟他計較?」哪有人這樣「自命正義」在旅途中對別人家務事搞鬥爭?

真是見鬼了。這位阿姨素來在我爸的同學家眷圈子以「說話直」、「大小姐」聞名,平常不犯著我家無所謂,這回算她踢到鐵板。之後六、七天我絕不正眼看她,瞥見就繞路,在遊覽車狹路相逢也不帶任何表情,所謂「視若無睹」。是的,「你是成功得罪我了。」

一路上我們已經夠照顧老媽,不單是我和爸爸,連團員或領隊都知道我媽比較「需要照顧」。上車下車上樓下樓,去洗手間必定等,因為她是路癡,怕回不了餐廳座位或到不了停車場。景區裡,我要確定她有我爸陪或別的團員聊天結伴,才會放心自己往前後左右拍照。但遇到路況可能稍有障礙(爬坡、階梯或濕滑),還是掛記著有個老媽可能需要我攙扶照應,沒法當成一個人那麼自在玩。

但再怎麼上心,我也還是不是隨身看護或佣人;我媽既沒老病到此,這個角色也不是我們親子間的共識。才出遊第二天,那個阿姨憑什麼「觀察」認為我和我爸都不照顧我媽?

是她自己拄柺杖、視力不好、老公又不像我爸攙扶我媽那樣貼心,所以從「老太太之間的同病相憐」轉為內心抱怨沒有一個看護、佣人、兒子這樣對待她?

總之,某個角度我固不該和老人家衝突,但真撞上了也就只能決定:以後有她在的聚會或活動,我不想去。過往這麼二十年,我也幾乎沒看過哪家兒女像我出席過這麼多爸媽朋友的聚會。若說是給父母面子,也給得夠了。

寫出這段,一定有人想勸我、甚至責備我沒禮貌、不該冒犯老人,但對不起,這就是我。基本上我從不認為該以年齡、地位、學識、財富、名氣來衡量我對一個人是否尊重、友善、喜愛?

如果要值得人尊敬,你得表現出令人尊敬的言行,而不是倚老賣老或仗勢欺人,否則滿街滿社會比自己年長的人,我們都得無保留、無條件、二話不說地尊敬、服務、甚至服侍,合情嗎?合理嗎?如果這麼一味「以老為尊」、「崇老導向」、「老人說了算」,那也不用任何人倫教化是非黑白曲直了,也完全不是真正儒、釋、道的教誨。

事實上,這麼些年,爸媽的朋友應該多半都認為我還算得體、客氣、正派,這次出遊,幾位常住國外的阿姨與我初次相處,也相談甚歡。我並不是個不懂老人心理、不顧老人狀態的晚輩。這次衝突是個特例。

馬上,台灣、大陸、日本都一樣要進入超老年社會,滿眼都會是普通老、很老、非常老的人潮。老,越來越沒有必然的權力,這是漸老的我能看清的現實。

在〈2011桂林遊記14〉中有 26 則留言

  1. 老師對叔叔阿姨的關心
    通過一次次的出遊照片
    和遊記看在眼睛裡感動在心裡
    這絕對不是給老師安慰
    因為現在的我們做的
    遠遠不及老師
    有時候看了老師陪叔叔阿姨出遊
    的溫馨照片
    常會哭一次
    覺得自己總是不能徹底放下現在這些瑣事
    如娘期盼的一樣回家陪陪她
    ……

  2. 老師已經夠夠孝順的了
    有些老人家的心是很怪
    也許真是老師說的「內心抱怨沒有一個看護、佣人、兒子這樣對待她」吧

  3. 这篇让我很是震惊,
    如果连乐融哥您这样的人都被人说不孝,
    真正谈得上孝顺的人应该不会太多了,
    这些天的游记连载,
    震撼我的并不是如诗如画的美景,
    在我内心涌动强烈的感动,
    就是您这份拳拳的赤子孝心,
    很少有谁家孩子会每年都陪伴年迈的父母出游的,
    甘愿随同老人团,甘愿自己孤单,
    毕竟出钱出时间又出力的不是谁都能做到或有条件做到愿意做到的。
    这是特例,乐融哥不必放在心上,
    全团的老人都会羡慕您的父母的,
    而我们则更为之感慨,
    试问自己是否有心有力能做得到这么好。

  4. 这篇文章看得让我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位爱挑刺的老人其实是她心里不平衡,嫉妒你妈妈。乐融哥的片片孝心在您每一次的家庭出游照中以及常常的文笔中所能深切的感受的到。放眼身边,现在真是难找像您这么有孝心的好子女了。坦白地说,自认为自己也算是个有孝心的女儿(我只是和周边的亲友子女相比),然而无论是从敬孝的能力和敬孝的行为都远不及乐融哥为您父母所做的一切。
    乐融哥以后看到这位长辈,你只当不看见,能不见就不见。向我学习,我从不与”来者不善“的长辈有何交流:大不了,她(他)来,我就躲着不见就是。呵呵

  5. 老师受委屈了。 如果有朋友当面跟我讲这事,我也许会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吧。 如果我在场,我一定帮老师说话。 别生气啊,为这种人生气不值得的嘛。 老师做得够好的了。 喝点什么,笑一笑啊,忘了她,好好过自己的生活。 活得超好的,羡慕死她*-^

  6. 之后六、七天我绝不正眼看她,瞥见就绕路,
    在游览车狭路相逢也不带任何表情,
    所谓「视若无睹」。是的,「你是成功得罪我了。」
    乐融哥还是这么孩子气的可爱。

  7. 大家不要一股腦兒稱讚我
    我受之不起
    和老人吵架也實在不光彩
    願意公布出來這麼詳細的始末
    其實也只是想說我也是凡人
    也容易脾氣不好
    但我真的不會單以「老人」這身份
    就覺得應該被她欺負
    總是個旅途的污點和遺憾吧

  8. 中國人講究敬老尊賢,很多老人因此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應該得到許多的尊敬或特權,
    當然有許多可愛可敬的長者,
    但有些老人的言行舉止實在太考驗年輕一輩的EQ和修養了…
    "如果要值得人尊敬,你得表現出令人尊敬的言行,而不是倚老賣老或仗勢欺人…"真是再同意沒有了!
    如果樂融老師這樣叫不孝順,那我想現在絕大部分的子女都該慚愧至死了吧
    或許那位團員阿姨真的有些羨慕心理不平衡的地方,老師別生氣別放在心上~

  9. 中國人講究敬老尊賢,很多老人因此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應該得到許多的尊敬或特權,
    當然有許多可愛可敬的長者,
    但有些老人的言行舉止實在太考驗年輕一輩的EQ和修養了…
    "如果要值得人尊敬,你得表現出令人尊敬的言行,而不是倚老賣老或仗勢欺人…"真是再同意沒有了!

    如果樂融老師這樣叫不孝順,那我想現在絕大部分的子女都該慚愧至死了吧
    或許那位團員阿姨真的有些羨慕心理不平衡的地方,老師別生氣別放在心上~

  10. 是啊
    我們都是凡人
    也都有脾氣
    但老師孝順是毋庸置疑的
    就單從不幫媽媽拎包
    就斷定孩子不孝順
    真的是有點嚴重了

  11. 全团唯有您陪同父母,
    仅凭这点,
    别人就没任何理由挑剔您,
    如果这样还算不孝,
    别人的儿女又算什么?
    感觉您若不是被人冤枉,
    心里莫大的委屈不会这么生气,
    即使这样也还是顾念对方是老人而避而远之啊,
    我觉得您做的没有任何不妥。
    乐融哥就忘掉这个不愉快吧。

  12. 我是真的觉得老师是非常自律自省的人了.在陈老师努力为社会和谐做贡献的时候, 长辈也该多关心关心陈小朋友的需要. 在寒冷滴夜没人温暖过我 谁在乎我(陈乐融)? 也不一定要他们在乎,别成功地得罪就好.

  13. “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選自「再回首」)”
    從容,不易啊 ^_^

  14. 再读本文,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位长辈如此的见乐融哥不顺眼,除了先前分析得诸多原因外,我想是否和这位老人家曾经从事过的职业有关?比如:她是否做过老师?因为有些人平时的言行举指在自觉不自觉中都会有些职业影子的。
    乐融哥,我现在只是想把她老人家的言行做下人的心理性格分析的思考。呵呵!
    天气渐冷了,您要多注意身体哟。晚安!愿您今天能早睡着,明天晚醒来。

  15. 啊,老师被别人成功的气到了。换是我,我会更厉害的骂她多事!她就是个神经病!我们两太像了,哈哈。

  16. 小時候的一天夜裡,不知怎麼突然想到:總有一天,媽媽會死掉!因此偷偷在被窩里哭了半天。那時候和哥哥同一個房間住,所以想辦法很小聲地哭以不被發現。
    我是重感情的人,細心又體貼,從小就是,所以在這十年間母親身體不斷出現狀況時總是最殷切地付出照顧和守候的那個人,因此哥嫂和父親省了不少心力,這點是在親戚間得到公認的。
    在此之前,大約是大學畢業后,我看過張潔的《世界上最愛我的那個人去了》。作者忠實地記錄了一路照顧病重母親到最後的點點滴滴。文字很樸實,卻把對母親的感情描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作者的誠意和坦率不僅體現在此,她還把那時期自己對母親的厭棄和抱怨也細致地記錄了下來,這讓我看到了自己。
    在照顧母親、和代替母親照顧臨終時的姥姥時,我也有過倦怠、厭煩,每年冬天快來時,我就恐懼,是不是今年的冬天又要在醫院和家庭之間奔波著度過?我討厭醫院到了連單位組織體檢都想逃避的程度。我也看著同齡人還對著父母撒嬌、啃老而不平衡過,感歎怎麼自己獨獨這麼不走運?即使深知母親身體病弱完全是因為年輕時對家庭和事業太過拼命。
    所以有人總結的好,子女永遠不會像父母對待女子那樣回報父母。所以,聰明的人會說,希望來世,父母會做自己的子女,好好地愛回去。
    豁達的父母會想明白這一點,放過對子女的逼迫,不豁達的就很難看破,心裡總有埋怨。
    那個阿姨也許就是對他人寄予了很多希望,卻只得到了失落,還意識不到問題出在哪兒。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