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圓桌派》:是談話秀,也是「表演談話的秀」

從《鏘鏘行天下》第二季又轉來看2016底第一季的《圓桌派》。竇文濤主持長達十九年的鳳凰衛視招牌節目《鏘鏘三人行》,大概僅偶爾看過數集,不料因緣際會竟開始密集把他近年的網路節目,有點拿來當廣播聽。

目前《圓桌派》第二季看到近半,對主持人搭配三來賓談一主題的聊天秀,綜合感想如下:

一、雖然標榜「不設劇本、即興聊天」,多數來賓也見多識廣、出口成章,但我猜主持人還是做足準備、以防萬一,否則某些看似脫口而出的名言、軼事,為何會引導嘉賓現場看資料片?

二、說是談話秀,其實幾台攝影機近距離盯緊每個人,大家心知肚明,還是「表演談話的秀」。談話指導原則還跟每個人的「人設」(人物設定)有關。製作單位邀訪時必然已顧及某種平衡,來賓當然也得表現不同的酸、萌、廢、暖、癆...

三、再怎麼對某些人態度或意見不苟同,也承認大家都厲害。至少來上節目過招,就得有幾把刷子,不只對主題的見解,還得有良好記憶力翻出自己或他人往事(像我就連自己說過的話、見過的人都記不住),更得會做人。

何時該搶話,何時遮醜,何時戴高帽,何時自黑——要靠臨場反應,更靠長久鍛鍊。

而這些我都自嘆不如。

四、多數觀眾看著覺得自然生動,在我看來真正自然生動的片段不多。可能我對量子力學的「觀察者效應」(Observer effect)太敏感,壓根兒不相信錄影中的「言笑晏晏」百分百反射當事人真正內心,也不能完整表露大家的關係深淺。

你都不是(百分百真實的)你了,你和他者的關係,又哪裡會百分百?

五、曾惋惜台灣怎麼沒有這種(以深度為標榜但不一定每集都有深度的)談話節目,甚至幻想自己可扮演什麼角色,但好友當頭棒喝:中國大陸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人口能支持的小眾內容,也大勝台灣相同比例的小眾市場價值(此所以連《圓桌派》都有汽車贊助商)。

更重要,朋友斷言:台灣現在世代分裂嚴重,多數年輕族群根本不會想聽四十歲以上的人講話,更別說幾個五六十歲知青、文青、或泛藝文演藝行業成功者,如文濤與他的朋友們這般掌握據高點般地「侃大山」,早就在網路被轟被黑了。

這不是節目探討主題對不對年輕人胃口的問題,而是大叔大嬸等容易被視為「既得利益階層」,不受時下年輕人歡迎。

六、雖然追的是幾年前節目,一點沒有違和。講者不敢涉及政治,但對某些生活與社會也算觀察寫實,話中感嘆的一切,現在只有變本加厲;而進步面,也還遙遙無期。

所以,不必說清談誤國,國從來都是集體先誤。文人清不清談,或者是否趕上有資本力量邀請知名文人表演清談,從不是真正禍首。

在〈[劇評]《圓桌派》:是談話秀,也是「表演談話的秀」〉中有 3 則留言

  1. 我在大陸只要有鳳凰衛視,剛好又遇到播出日,幾乎都會看到這節目。

    老師的見解還真一點沒錯…

    台灣不是不能做,而是怕賠錢沒人有勇氣做…
    唉…

  2. 以前零星看过
    这样齐刷刷的看一遍,还是您的影响
    有人直爽,有人隐晦
    还是能看出一部分人的性情
    从中也学习到一些「技巧性」的东西
    开卷有益,看对谈也有益(吧)😄

  3. 也不一定啦,年輕的直播主跟網紅也知道分眾的慘烈
    所以他們之中也煩惱沒人愛聽呢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