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359:桃姐

「桃姐」:★★★★

在同一家服務六十多年的老佣人從中風到病逝的故事。沒什麼戲劇起伏,散文化筆觸,但香港能拍出這樣一部講孝道、人道的電影,令人驚異、佩服。

真實故事的男主角似是香港電影界聞人,所以安排了很多大腕包括製片人鄒文懷伉儷、老演員羅蘭、名導徐克、洪金寶、關錦鵬、寧浩等人露臉客串(還有黃秋生、秦沛等港片熟面孔),但有點破壞前面直擊老人院素人病苦臉孔後浸染的某種「類紀錄片」人文調性。

而對著華人世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影帝劉德華說:「你好會演,怎麼沒去演電影」之類台詞,也讓才要開始感動的觀眾一下「出戲」。

劉德華在本片當然有某種「自廢武功」的新境界,終於把對攝影機的自覺更瀟灑地丟在一邊,但編劇對於男主角塑造流於表面,我們只知他從開場漫不經心的大少爺作派,忽然轉成對老佣人盡心盡力的承歡,致力工作,不談感情,是娛樂界狠角色,母親面前「Yes Man」乖乖牌,但這個人在想什麼、感受什麼,桃姐的存與歿,對他的人生有什麼重大啟示,本片一概闕如。如不是導演給他許多詩意的無語鏡頭,如果不是帥哥劉德華,這個男主角可能更沒味兒。

儘管前面說這是講孝道、人道,但編導對於很多事還是意在言外、點到為止,比如當年受過桃姐招呼、照顧的男主角好同學們,只演到他們對著電話問候桃姐,號稱要去探她,但這些人出現就這麼一場,也沒演他們去了沒。一如男主角大姊和男主角回憶兒時,說要負責桃姐後事,但也沒說她在香港時,有沒有去看看桃姐。除了男主角媽媽真槍實彈地現身探望過桃姐,我們看不出來桃姐賣身六十多年的四代之家(到片尾還出現第五代),究竟有多尊敬桃姐、照顧桃姐?男主角是這家族良善之心的代表,還是眾人漠然下的反照?

本片有趣但弔詭的是:你不容易確定這是許鞍華導演「舉重若輕」,不灑狗血的淡化,還是避重就輕的美化?你不確定她是要委婉傳達「出一張嘴容易,真正付出不易」的揶揄,還是想讓觀眾籠罩在「桃姐善有善報,大家都好關心她」的溫情氣氛中?而兩種路徑,似乎都能討好某一方觀眾。

開場的老人院環境,讓鐵石心腸的觀眾也會怵目驚心,讓人立刻進入「老病死貧」的無奈與恐懼,對桃姐接下來的際遇,既無比同情,又暗暗擔心;但隨後這股人道氣息越來越淡,電影走向溫馨、良善的大集合,這又讓我警戒:編導在淡化,還是美化?

但葉德嫻女士拿再多影后也沒話說。桃姐不只是個大好人、可憐人,也有張揚、嬌羞、隱忍、嫌棄、埋怨、自苦的多樣人性,觀眾不只透過銀幕看到一種現在絕難再現的「家僕美德奇觀」,也看到一個「人」。

至於本片是否能弘揚孝道,頗難預測。看電影時,我想到自己比桃姐年紀還大的父母,想到萬一他們怎麼了,我能做到什麼地步;也想到一般老百姓供得起的普通老人安養設施,可能比電影裡好不到哪去。散場時,後方一對中年觀眾討論的是:「其實我們該想想自己的晚年,說快也很快了……」

而本站忠實網友「樂融融乙」,曾因台灣「花布孝子」新聞感嘆:「每個人都有夢想。通常都只與自己有關。與父母有關的大概只占5%吧。」

天下父母心與天下兒女心,要心心相印,還是很難的。

在〈陳樂融影評359:桃姐〉中有 0 則留言

  1. 「沒什麼戲劇起伏,散文化筆觸」
    雖沒看過
    但真切平實吧
    孝道,人道
    都是每個人都能遇上的
    都會有心底的共鳴吧
    相信看完的人都會想到自己身上
    父母身上
    盡孝要趁早及時
    有點沉重哦

  2. 读完这篇影评,虽还未看片,但却多少感觉到对这部催泪戏也许不该抱有过多期望了。或者说,拍得没有预期中的好吧。而这片所反映的主题是老生常谈。也许我们对身边的老人,或想到自己也将有的老年的那些个沉重与不安,真要落实到具体,其实并非易事。所以,坦白地说,在未老之时不必想得太远太多;在已老之后,是什么状况就什么状况,坦然面对。而对现在自己身边的老人,就像对待一个年青人一样的态度去与他们交流,或者把他们当自己的同辈人一样的沟通,或许也是对老人的一种别样的敬孝。 如无法与长辈做到心心相印,也不必强求。只要自己在平时点滴细节中常有一份自然流露出的小孝心也是一种最质朴的敬孝。

  3. 最近您试片这么多,看片其实也是很累人的事情。多注意保护视力,空隙间多去户外的绿意中走走喔。春光这么好,岂能总在黑暗的空间里“虚度”,是不?-:)

  4. 心裡難過,讓我想起自己的奶奶,
    奶奶已經去世十幾年了,我很懷念卻又很怕想她,
    想每一次离开家,已經不能出門的她總會在窗口看我離開,
    想每一次我回來,都能看見她在窗口等我時露出的笑臉,
    想總要已經二十歲的我陪她一起睡(我很勉強同意),
    想晚上她一遍一遍的撫摸我後背(那時惹我煩躁),
    想每一年的冬天我陪她一起在醫院裡渡過的日子,
    以及五十歲的叔叔跪在她的面前像無助小孩就要被媽媽拋棄的眼神,
    一直到最後一次病危,
    彌留的幾天等我從外地趕回來抱著我怎麼也不放手,
    看著她被拔掉氧氣,一點一點的離我們而去,
    我知道一屋子的親人哪一個她都捨不下,
    可是,一切都晚了,以前的點點滴滴,
    為甚麼我會不懂珍惜,沒有了就是真的沒有了。

  5. 今年正好是我爷爷去世十周年。坦白地说,因为自己从小在外地长大,而我也是他唯一一个在外地长大的孙辈。我和爷爷奶奶从小到大就没有太多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很有陌生感。但当爷爷以90高龄且以器官正常衰结的状况离去了那一刻,我却是唯一一个在他临终前去医院探陪过的孙辈。看着当时眼睛都睁不太开的他,我突然觉得爷爷好可怜:他生前最疼爱有嘉的,也是他最溺爱的,而且又是学医的那个孙子(我堂弟)此时在哪里?我这个堂弟在爷爷住院的这些日子却从来没来看望过他一次。当我问他想吃些什么的时候,他早已不能言语,但庆幸的是爷爷的脑子还是清醒的;我感觉到了他眼中有笑意,因为他知道他唯一的孙女就在他身边。

  6. 老师说得好。
    我们每个人都该问问自己。
    许导多年来的风格与坚持,无论是不是都喜欢,总的来说还是让人敬佩的。
    上次提到的「每個人都有夢想。通常都只與自己有關。與父母有關的大概只占5%吧。」这是曾经看到的一个调查报告里提到的。
    每个人都有取舍,在理性与感性的两端,在理性与感性的交融、渗透。
    \(^o^)/~

  7. 我看了≪桃姐≫,
    電影很平靜,
    內心不平靜,
    我可以直面死亡,
    卻恐懼直面老去,
    社會真的要多關愛老人,善待老人,
    人生的最後一站
    讓我們有尊嚴的活著,有尊嚴的離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