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515:阿嬤的夢中情人

「阿嬤的夢中情人」:★★☆

是否「海角七號」被誤解的台片賣座公式「鄉土+純情+甘草+勵志」,已成政治正確?符合這個政治正確的作品,就多了被評論時的護身符?

儘管企畫題材帶著一點文化性(北投當年台語片片廠風雲),但輕喜劇表現手法更接近「丑化」或說「裝可愛」。一味讓飾演大明星的王柏傑擠眉弄眼,就可顛倒眾生,好奇當年的台語片演員或幕後團隊,真會感覺如片尾字幕一般被「致敬」?

復古電影更現實的挑戰是,做舊比做新花錢,台片沒預算,就只能每張牆每件衣服每個道具都少了那個時代氣氛,加上攝影燈光造型又新又亮,年輕一輩台詞如現代偶像劇,也與真正的「古早味」絕緣。

如果台灣電影界願意參考法國片「情海浮生錄」(What Love May Bring),目前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便知我在說什麼。除非台灣電影界決定,永遠只做「仿古」但非真正復古的土產,決定不理「法國料理」,那就留給市場定奪吧。

在〈陳樂融影評515:阿嬤的夢中情人〉中有 0 則留言

  1. 有做原汁的能力
    再做翻新誰曰不可
    怕是怕台灣電影圈從觀念到能力
    都少了敬意
    也少了自知
    還好本片賣座平平
    否則電影界又要以為這真是賣座公式了

  2. 花漾有做原汁的財力卻做不到翻新的能力
    也是被嫌到無力
    以阿嬤的資本額
    要他們玩原汁不如先解算團隊算了
    就他們的預算來看一部玩耍年代的故事
    個人觀點是誠意十足
    有什麼財力玩什麼玩具
    我看目前台灣的電影投資狀況
    金主們還不到人人都敢吃法國料理的膽勢和專業水準
    蚵仔煎先作的各有巧妙再說

  3. 坦白講昨天無意看到這部片子
    由於時間太晚沒看完
    但是在時光穿插中我總是得提醒自己
    藍正龍出現就是爺爺的年輕時代
    樓上網友的不平,其實你多看看本網站的其他台片影評就知道
    樂融老師遠比你更期待看到優秀的本土作品
    對於優秀的作品絕對不吝贊美
    海角七號,那些年,寶米恰恰…太多太多
    我認為這篇很中肯,本土片需要鼓勵也需要鞭策

  4. 我非不平,也不是對影片有個人喜好不認同
    如果單純討論個人喜不喜歡一部電影,再不好的觀後評論,每個人都可以提出
    但陳桑這篇文,討論的是產業現象,那就該對這個產業結構多加研究在下論
    以我這個業內人士,也陪同親友進戲院看了4次阿嬤的觀眾,我認為這篇以阿嬤代入台灣電影現象文有失準頭
    尤其是把阿嬤這部片代進陳國富法國料理論,與大尾同一個天秤位置相提並論(文中沒提大尾,但被放在蚵仔煎同一邊無錯)
    大尾對外總預算8000萬,阿嬤5700萬,照電影業習慣對外預算打對折才是執行預算
    也就是說大尾實際執行預算約3000~4000萬,阿嬤應約2500~3000萬
    大尾是時裝劇、阿嬤是時代劇,3000萬要執行一部時代背景的電影,我認為阿嬤的輕鬆演劇是研究出了一種形式而不是瞎作
    而且情感上是感動了一部分的觀眾,所以我的觀點是誠意十足
    執行過7億預算賽得克巴萊,和2億預算kano兩部時代劇的魏徳聖導演,看完阿嬤還呼籲觀眾,不要讓有誠意的電影淹沒在市場裡
    這是了解台灣目前電影投資現況和影片預算平台的人,才會下的論述
    文中所提「情海浮生錄」(What Love May Bring),不止預算和阿嬤天差地別,況且該片在台北上映票房不到10萬,就算有心人想考究著拍,也沒有投資人會做。不是每個投資人都有膽識買魏德聖的革命烈士股,市場是看回收和風險評估生產,你不想吃多數的小巧蚵仔煎,是不是先來點法國料理投資?
    電影你可以有個人好惡,但談產業,請先下點功夫。

  5. 到底誰要下點功夫?
    如果真的很成功很賣座
    就不用在此「擺事實講道理」,誰都懂
    如果預算不夠硬要做出四不像的電影來
    只能是一種遺憾與悲哀
    蚵仔煎也不是家家口味都道地原汁原味
    業內人士才要好好做足功課除了預算問題還出在哪裡
    而不是靠自己陪家人朋友去看N遍啊
    這個人平台的影評自有個人的評價的道理、專業與自由
    不必費心誰需要下功夫做功課,自己做好自己的就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