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導演談「精英在中國不會成功」

陳可辛導演為新片「中國合夥人」接受採訪,有許多精闢之論。精闢歸精闢,但也嗅得出「聰明人」面對大陸的無奈與認份:

談中國式成功:

「這是一個『被成功』的故事,你不覺得這就是中國的現實嗎?精英不會成功的,越精英越不會成功。那些有才華、有愛的人,實際上是不會在主流價值觀裡成功的。

「會做人的人,能力倒是其次。真話不說,要說就說假話,讓大家舒服,把周邊關係維護得很好,這種人會成功。」

談「大導演中心制」開始朝「大公司中心制」瓦解:

「在美國,什麼事都要公司去決定。怎麼試映,試映以後剪還是不剪,都是公司決定的,那是對付導演的武器。但你看現在大陸的公司,一下子就開始跟美國在接軌了。」

「今後好萊塢的這些可惡的東西,一定會在這裡發生,這就是未來的中國電影。」

「其實我很矛盾,我站在監製的角度、工業的角度,覺得公司中心制是對的,但作為導演,我根本受不了。」

談「香港導演和香港風格」慢慢被「大陸導演和大陸風格」取代:

「第一部合拍片《如果愛》我就知道必須和內地接上,因為我覺得這是當然的規則,本來就應該是這樣!不是地方主義的問題,而是去到哪裡都應該融入那個地方的文化才有話語權。」

如果曾經是「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人北上都只能如此「放低身段」、「向祖國學習」,台灣一天到晚想著要搞「合拍片」的金主、製片和導演們,能不認清現實?

台灣的官方、學者和電影界,還在興高采烈地談台灣比大陸原創、比大陸自由是個優勢?原創與自由在本地市場是優勢(姑且不論有幾部台片真的那麼原創或者善用了我們這社會的思想與表達自由),但要合拍,瞄準的就不會是台灣市場,而是中國大陸。

市場在那邊,意識形態在那邊,已經會壓縮或扭轉多數台灣編劇、導演本來自豪的「原創與自由」,如果慢慢連演員的生產、明星的製造,台灣都失去優勢,那麼那時的「合拍片」,台灣到底還有什麼優勢?不缺錢也不缺人的大陸電影公司,為什麼要找台灣公司合拍、分票房?

(原文:陳可辛:大導演中心制在中國逐漸瓦解

在〈陳可辛導演談「精英在中國不會成功」〉中有 0 則留言

  1. 第四段就是说
    精英不能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这样领导也不高兴 群众也不高兴,
    大家的得过且过的好日子被你搅乱了嘛。
    但精英憋不住
    受不了啊
    确实是有进步空间嘛。
    所以精英日子不好过。

  2. 我可以自我安慰地說
    難怪我離在中國成功還差很大一截嗎??
    哈哈
    這是真相還是阿Q
    其實在台灣也差不多
    不管有能無能,會抱團拍馬結黨的總是更多一些

  3. 「精英不会成功,会做人的才会」
    一位香港導演,如此深諳內地的人情世故,感慨
    所以八面玲瓏的人真可謂左右逢源
    非常樂見兩岸三地合作,決不能被同化

  4. 哈哈哈
    你在华语歌世界
    早就成功啦
    很多人为了保护自己
    走的是
    "面带猪相
    心中嘹亮"
    的路线

  5. 這裡的精英,我理解多是做企業的精英
    只關注產品而不經營關係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只關注各種關係而不關注產品有可能成功
    所以精英、精品在美國,山寨在中國

  6. 六樓說的也未必
    否則哪有那麼多潛規則?
    靠個人體力或才華的
    往往更需要組織的力量
    包括我若沒有當年的飛碟唱片支持
    也不會有這號人物讓你們知道
    十樓說的挺好

  7. 乐融哥在11楼所言,实在是非常实在的老实话。
    所以你应该很自豪的为自己庆幸啊:你这匹千里马实实在在是在合适的时候遇见了大伯乐。而且你是将自己的兴趣、特长与事业相当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你的事业之路真是条幸福之路啊。为此你应该哈哈哈的笑出声啊。
    哈!哈!哈!(我帮你先笑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