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關注117:全球「學術權」和「教育權」也越來越集中嗎?

根據法新社報導「傳梅鐸洽談收購金融時報」:

梅鐸媒體帝國已包括「華爾街日報」(WSJ)和道瓊公司(Dow Jones),若交易談妥,除了備受尊敬的「金融時報」,「經濟學人」(Economist)雜誌50%股分也將納入梅鐸帝國麾下。

評:當一般人比較好奇「梅鐸vs.鄧文迪」的家務事,其實人類社會真正該關心的是:財富可以繼續集中,但如果連言論權、學術研究權、教育出版權,也繼續集中到某些帝國和大亨的手中呢?

管理學者朋友提醒我:梅鐸收購「金融時報」(FT),而FT 45是全球商學院最重要指標性期刊名單(之前是FT 40,40個期刊)。FT 45是商學院升遷和找工作的王道,有點像小時候玩的集點卡,集越多身價越高。

他強調:「雖說有45個期刊,但背後出版商大概也只有幾家。Sage大概就有擁有一半(20)以上。」

而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商Pearson Education Group(培生教育出版集團),也幾乎寡佔英文各領域教科書市場,曾傳說梅鐸有意收購Pearson,儘管後來被Pearson否認,但一說梅鐸早就是幕後老闆(即使不是直接,也是間接)。

該學者感嘆:「FT 45上,沒有一本期刊專門專注環境保護。商學院最終無法符合人類利益,其來有自。大學教育和人類福利脫軌,商學院也只是一個版本而已。」

其實,全球化後,資金來自誰,一般人實難知道。教科書也好,學術期刊也好,都是影響學術研究、教學工作最重要的前哨站,我曾在「陳樂融關注107:台灣需要『流行音樂學院』」提到:「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都面臨很多危機,但台灣的大學和學院卻多數只會在別人設定好的框架掙扎。」

一般人會討論出諸戰爭或文化形態的「帝國主義」,卻很少關心「教育帝國主義」?

難不成,學者或選擇學術界當飯吃的從業人員,已算不得身處當代社會的精神文明前沿,早在學院體系裡無力思索這些遊戲規則,而只融入龐大的科層組織,乖乖地如同一般上班族尋求升遷之路?

若真如此,我等這般無牽無掛的個體戶,反倒是獨立思考的忠誠實踐者?

如果梅鐸(或類似大亨)真買下越來越多上個世紀好不容易憑藉獨立精神與眾人才華,一點一滴才建立起來的質報、優良菁英雜誌,如果商人的力量可以直接掌控媒體、出版、學院研究升遷評鑑,未來,當我們想從西方國際媒體汲取資訊時,還能看到這些大集團遍布全球各行各業的投資與他們利益友好集團的真實或負面消息嗎?

當大媒體集團富可敵國,影響的難道只會是某些行業,不會讓各國政府忌憚甚至結交收買,進而傳遞某些他們想傳達的或遮埋各種不利於領導基礎或政商關係的政策與事實?

反觀台灣,近日最熱門媒體話題竟只是「媒金分離應否溯及既往」,而且某家當事報紙還罔顧公共利益,長篇累牘佔用版面發動筆戰討論此單一話題。

套句「陳樂融關注113:美國政府濫權,英國媒體揭發」:「當一般人好不容易想增長點見聞,不只看本地新聞,多看一點國際主流媒體報導,卻也得提防該主流媒體是否藏著我們無法查覺的立論。」

現在,連大學教育裡,我們都越來越難以檢查哪些學術方向與意識型態,在日積月累灌輸進老師與學子的腦子了。

在〈陳樂融關注117:全球「學術權」和「教育權」也越來越集中嗎?〉中有 0 則留言

  1. 意识形态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便被洗脑
    有說鳳凰衛視算是種例子,只是很巧妙的運作
    此行听闻台湾的媒体、报业也逐渐被神秘收购?
    连印刷业也将被垄断?
    今後的某邪教的宣傳單只能是手抄在樹葉上
    財富被集中、操縱,若連思想也被集權操縱,可怕!
    卻又有種大勢所趨的悲涼

  2. 当金钱、当一些财大的意识统治阶级完全捆绑了、控制了人们对世界、对真相的客观认知时,世界是可怕的;如普通大众已习惯了以这样方式来认识世界、判定世界、跟随世界,那更是可怕的。
    但,这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正在做着的事:金钱越来越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