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供養》書摘:故宮繪畫看不到太多的「人」

蔣勳《肉身供養》(有鹿文化)

為西施慶幸,慶幸她有人疼愛欣賞,然而,在美的宏願裡,我還是忘不掉東施的落寞。失望、沒有自信、找不到生命價值。不只是個人,一整個民族,因為失去信心,失去自我價值的確定感,就會落入「東施效顰」的痛苦。

兩岸故宮的繪畫都看不到太多的「人」,更看不到赤裸的「肉身」,沒有肉身的繪畫,也沒有肉身的雕刻。一個數千年的文明,「人」的價值只是抽象的思維,不曾在視覺上具體存在過,也無法在肉身的細節上被議論或思考。宋元以後,山水繪畫取代了「人物」的描述,「人」只是千山萬水的大自然裡一個渺小蒼涼、沒有五官、沒有愛恨,不容易發現的存在。

在〈《肉身供養》書摘:故宮繪畫看不到太多的「人」〉中有 0 則留言

  1. 这段文字我好喜欢,特别喜欢“[人」只是千山萬水的大自然裡一個渺小蒼涼、沒有五官、沒有愛恨,不容易發現的存在”这句。此书有兴趣一读。
    书摘以来发现所配图都没显示出来。
    PS。自选辑是你的心灵集散地,是我的心灵鸡汤。

  2. 我也喜歡最後這句
    第一次看到有人同情東施
    且瞬間自己也心有戚戚焉
    好一個獨辟蹊徑的思路
    此書很贊且只有繁體版

  3. 人物画不是很多吗?古人擅长以描绘山水来寄情抒怀。至于肉身这样有悖封建伦常思想的主题应该只会出现在春宫图或医书里吧?博物馆藏品丰富,大多数深藏不露,特别是有违公序良俗者,春宫图也该在其列吧。当然,我见的古画甚少,只是随便臆测。
    东施因被人笑过,说不定也会痛定思痛,小人物也许注定悲哀,但也许未必一辈子悲哀。渴望且向往拥有西施的美,即使方式不妥,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情怀。笑东施者,说不定心怀对西施之向往却无东施之勇气,想想说不定更可怜,把内心的懦弱藏在奚落他人的背面。
    同情心固然可贵,同理心却更难得。

  4. 一樓:

    因為我現在都直接以台灣網路書店封面的圖
    [複製圖片鏈結]
    看來連這種網站也被大陸屏蔽了
    否則以前都還得複製圖片存檔
    再上傳去我的相簿
    再貼去發稿後台
    比較麻煩
    最近的影評配圖也是從台灣電影網站
    直接挑劇照[複製圖片連結]
    但為何你們看得到?
    而且為何微博我會看到配圖的小圖示?
    大陸對台灣網站的封鎖
    真不知依何原則

  5. 我在想,到底中华文化是突显人还是在否定人呢?自然权利是自然界一切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而中国人将之翻译成天赋人权,天赋人权本身就是对自然权利含义的一种扭曲。人类作为自然地道德维护者,怎样维护其他生物的自然权利呢?“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否应该抛弃呢?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6. 您特别传到微博里的此书封面图我看到了。
    大陆封锁网站的原则究竟是什么,天知道呀。在大陆许多事情都是没道理,忽左忽右乱来的。就如一个庆丰包子现在到处骗钱。骗到台湾后,现在又骗到上海来了,而且在沪售价最高。同一包子不同的价,这事习大大知道吗?呵!

  7. 东施效颦的悲哀,在于社会价值的单一化。相信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东施会过的更好。(比如吕燕,中国人都觉得她丑得没边了,但她照样可以成为名模。但我个人觉得她挺好,好在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