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豫橄欖樹2014演唱會:躺在天使的臂彎裡

齊豫「橄欖樹2014」,是向李泰祥致敬演唱會,更是個人感恩演唱會。

開場人在薄幕後,完美無瑕的高音拔地而起,少人聽過的「風」,讓我忍不住對同伴說:「她今天聲音真好。」結果看到她沒拿起麥克風,這是放CD?

緊接著人現身,一曲「不要告別」仍如泣如訴,我放心了。謎底揭曉,齊豫自己說:「為大家帶來今晚的第一首歌是『不要告別』…」不願說謊,前面幾句用錄播,算序曲吧。

注意如此細微處,不在挑剔,在對天后另一種推崇與期許。天后面對大師故後的首次演繹,想必也是如履薄冰。

儘管聽說排練稍微傷了喉嚨,儘管不乏二三十年前錄音後沒在現場唱過的曲目,依我這輩子聽過齊豫現場的整體評價,這晚的演出堪稱上乘。

本來專輯裡聽來就古典的要命的歌,現場聽她一字一句吐氣轉換,才發現首首都難唱。就算齊豫,就算實力派,那些詩化到彷彿不屬於這塵世、這時代的音律,仍聽得出是李大師對歌者與聽眾的雙重挑戰。

是的,李泰祥因緣際會開創民歌與後民歌時期的分水嶺,也成就流行與非流行絕無僅有的中間值。不在那時代,他可能根本無用武之地,過了那時代,大師還是大師,可嘆又無用武之地。

李泰祥與齊豫,合則雙壁,歌手殷殷悼念著大師十六歲的刺激、二十出頭的提攜,但現實點說,大師何嘗不因歌手如此成功的幾張專輯而走向更廣大的廳堂?

滿座中老年人居多,我邊聽邊好奇:太陽花的大學生世代,若坐在此,聽著這些不具備個人歷史記憶的詞曲,會如我們一般觸動?聽著那些不口語、不寫實、某些甚至顯得雕鑿的現代詩入歌,他們依然覺得美如夢境嗎?

一個時代一個時代的美感遞嬗,真的也可能出現質變和決裂?

一路唱李泰祥和她合作的經典,沒想到一小時四十分起,演唱會換了新貌,齊豫從「母親我愛您」感謝母愛,「掌聲響起」感念歌迷,「夢」與「When a child is born」兩首帶中西宗教意涵的歌感恩靈性修行,到「感恩的心」結合「Sailing」對命運的自我砥勵,說真的,這一連串翻唱曲目令我相當驚訝。

我不能說這些翻唱歌都比原唱好,某些歌天后嗓音詮釋起來感覺沒有原唱那麼人性,但我在短暫錯愕後(畢竟本來以為全場都只會聽到李泰祥作品),立即調整到歌者想傳達的頻率:斯人已去,再唱不只是為了懷念,也為了明志。

而潛修禮佛打坐唸經的齊豫,現在的志趣顯然不可能是商演事業,而在找到生命的明珠。

從她安可段落重唱一遍「橄欖樹」,並娓娓談到橄欖樹代表的人生意象,不在「追尋」而在「成為」,敢說台下的知音不會很多。

當還有人忘情叫著:「你就是我們的橄欖樹!」(讓我想到郭富城當年「你是我的巧克力!」),齊豫再補充:「我們都是自己的橄欖樹。」紅塵內外之別,也只能言盡於此。

謝謝齊豫,謝謝滾石唱片,讓這略顯荒涼的流行樂壇,這一夜有了天使的溫度。

在〈齊豫橄欖樹2014演唱會:躺在天使的臂彎裡〉中有 0 則留言

  1. 經典也是彼此成就
    人生也是彼此成就
    這一夜,天使的溫度
    在您文字中細細體會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2. 这篇文写的好有情感,我被感动了。如此感性的观后文,若不是听者与歌者的身心融入在了一起,是不可能有这般笔触的。情融字字间,此时我仿佛听到了当时现场那声声传情的歌声。李泰祥大师你听到了吗?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故乡在远方”对岸的我也真的很想知道参加太阳花运动的学子们是否会有兴趣听听这些来自台湾那个时代的纯净之歌?听后又会有何感想。但不管怎样,来自对岸的我还是想借此文告诉你们:从过去到现在,诸如《橄榄树》、《感恩的心》这样的歌一直感动着大陆众多普通民众的心。如果你现在走在大陆任何一地的街头,或许你都不难发现原来这首首来自台湾的老歌不经意间常常都会在耳边响起:它或许来自电台、或许来自车站公车上、或许来自商场、或许来自地铁上、从你身边走过的任何一个路人。身处歌曲发源地的你们,难道不会为它们感动吗?我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的。

  3. 我现在还记得当年我买的齐豫的第一张专辑是《藏爱的女人》磁带,反反复复在收录机里听了很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