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大師聖羅蘭」:為何他承受不住人生?

對「時尚大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期望很高,開場沒多久覺得苗頭不對。編導處理場次的方式有點乾冷,對主人公的遭遇可以同理但不容易同情。而少了情緒催化的名人傳記片,不易感人。

也許是伊夫聖羅蘭(皮耶尼內Pierre Niney飾演)成名太早太快,觀眾對他的奮鬥歷程談不上多大的佩服;當他接到兵單必須中斷事業,嚴重到引發精神疾病,切換得也有點太想當然耳。

就像我在評「曼德拉:漫漫自由路」(Mandela: Long Walk to Freedom)時所說:「人長長的一生要行雲流水交代,往往很多地方就真的只能蜻蜓點水。」

外表害羞、壓抑但其實悶騷、自負的藝術家性格,因為陰鬱婉轉,在銀幕上有時會令觀眾不易理解其內心遭遇,這非演員問題,有時也算某種戲劇表現的宿命。

比如:男主角為何承受不住人生?為何不珍惜成功?為何一如很多電影喜歡聚焦的名流,很快染上菸癮、酒癮、毒癮、性癮,非要讓自己和關心自己的人徹底難受?為何他沒有自救或求救?

以本片的進行邏輯,觀眾很容易揣測縱慾多病的他英年早逝,勢必有個悽悽慘慘悽悽的結尾。結果片尾字幕打出現實中他活到2008年,風風光光一生,72歲才腦癌過世。這又讓多數不解他生平的人為之一愕。

本片明顯看得出由他的生意夥伴兼愛人皮埃爾貝爾傑(吉翁佳里恩Guillaume Gallienne飾演)主導觀點,又據說通過聖羅蘭家族支持,感覺還是有若干隱衷、秘辛被藏著、摀著。

比如夏洛特勒彭(Charlotte Le Bon)飾演的名模薇克特娃杜特婁(Victoire Doutreleau)非常美艷,但當年力挺聖羅蘭創業的她,後來只因某一晚陰錯陽差成了小三,就被這對同性愛侶掃地出門,後續也沒多交代,感覺頗像樁冤案,就是我認為全劇相當美中不足之處。

在〈「時尚大師聖羅蘭」:為何他承受不住人生?〉中有 0 則留言

  1. 一個時尚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即便對時尚一無所知
    也聽說過聖羅蘭這個名字
    或者大師都有著傳奇的一生?

  2. 我人生中认识的第一个世界品牌便是圣罗兰!这次在巴黎专门找到了它的专柜,可是来到它的发源地竟然有点感觉比记忆中的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