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專欄:小人和愚人的「奸愚共同體」

中國史學名著司馬光《資治通鑑》中,對上下階層四類人做出分析。

「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上位者若不是聖人、君子,用小人不如用愚人。因為小人會為惡,還不如連為惡的能力都沒有的愚人。

讓我想到有陣子很流行、現在已較少講的一句話:「陳水扁聰明但壞,馬英九人好但笨。」

我沒有要討論前後任總統的才智與為人,但想消遣下司馬光的論述。古代槍桿子出政權,搶得天下後君王世襲,管你是好是壞是鹿茸還是耳毛,都有可能坐上九五之尊。誰見過聖人、君子當皇帝?就算是小人、愚人,常態下也拿他沒輒。

至於幫皇帝服務(請注意不是「為人民服務」)的各級官僚,多數通過考試制度取官,很難知道是不是小人。至於會考試的人雖不能直接稱為愚人,但會考四書五經(乃至現在台灣高普考科目)而對人生、對財經、對工程、對管理無知的人,應該所在多有,大家自己想就有,無須舉例。

所以,這四分法到底有無實用性?如果有,關鍵智慧在哪?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韓毓海曾撰文提到,司馬光這個理論其實在推銷「立足於地方分權的“弱政治”和“弱制度”」。

歷經五代戰亂後的司馬光,以秦朝為鑑,認為秦的失敗在於想要強,要強就得卯起來變成小人,同時廣泛任用小人(始皇認為是能人),追求大國崛起的過程,也會勞民傷財。

司馬光這種弱國論,充滿休養生息的黃老之術影子,但更重要的在於對內統治的分權。韓毓海認為,「分權的前提就是承認特權,所謂分權,也就是說必須給特權階層留下特權之餘地。用司馬光的理論來說,庸人和笨蛋當官便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即使不與特權階層沆瀣一氣,但也絕不至於去動他們的乳酪,即使他想動,也如“乳狗搏人”,最終必為特權階層所制。」

「乳狗搏人」是司馬光對愚人有時發表意見或做點甚麼事的形容,意思是像小狗撲人但無真正威脅,讓他叫叫有時還主僕盡歡,明顯看出有鄙視之意。

但比字面上更赤裸的,是這種默許上下分贓、各自為政,你給我貪污我給你皇權的共生共犯結構,創造的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奸(小人)庸(愚人)聯合體」。你愚我奸,你奸我愚,有時嚴打,有時輕放,配合得來也算是種「政治恰恰」,關係緊張時則變成內鬥內行。這在古今中外都不陌生。

有智慧的弱,接近老子《道德經》,但不良的弱政治和弱制度,卻如另類「國家級的小確幸」,沒起到與民休息的仁澤,反把國家弄得弱智。

上位者,嘴上說要人才,但底線需要的是奴才;沒人才還好辦,沒奴才相挺就完了。只是奴才有的屬於愚人奴,有的屬於小人奴,雞鳴狗盜俱有大用。

歷代統治真相都是:小人當道沒關係,只要你最終願意效忠我,我們都是一家人。這樣看來,不管誰當皇帝當總統,都不可能有多笨。能管得住如狼似虎的逐利群小者——可能是官員、諸侯、武將或皇親,也可能是現代的官員、軍警、情治和財團——怎麼可能真的是很多人以為的笨蛋呢?

在〈udn專欄:小人和愚人的「奸愚共同體」〉中有 0 則留言

  1. 小人特有的"奸"通常都是由众我愚人在完美执行(成就)的。
    而愚人真的是“愚”吗?也许这特有的愚更是现实中“会做人”的“大智之举”。其实任何一个统治者从内心讲皆希望自己的臣民是愚者。

  2. 唉,说到底,人治的风险就在于最高统治者的素质和要求。另外,人皆有可用之处,小人、德人都能为我所用,就够。一个"忠"字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