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看護

好友父親在天津病重住院,聽說我們為父親請了專業全日看護,還是透過醫院長期合作的外包公司派遣,表示大陸沒有這麼方便聘請外部看護,就算有人做,也不成體系不夠專業,家屬根本不放心。

另一老同事也跟我說他岳父也住榮總,是由岳母和小舅子輪流看護,他和妻子每天傍晚過去探望。

老齡社會(乃至超高齡社會),僅僅是醫院內的專業看護照顧,就是非常必要的設計,遑論很多老病者需長期居家看護。

發現從住院檢查,病人身旁就得有人,包括三餐由護理師送來,但卻要自助送回茶水間。進加護中心,院方會給你一張購買清單,要家屬去買來送到加護中心。實在不懂為何這不能由醫院直接供應,然後算到帳上?如果沒有陪伴者被送進加護中心的重症患者,是誰來提供這些嬰兒沐浴精、量杯等等所需物品?

昨天出了加護轉回普通病房,立刻開始要記錄飯盒餐前餐後重量、記錄尿量和清尿袋,還有一堆藥要注意,發現陪伴者的負擔立時比前幾天單純檢查期重上許多。

我們家前些天還有一人以上在場,如果只有一個人在照顧,肯定很累。

現代醫院醫療技術再發達,但仍大幅把若干照顧庶務丟給病患家屬分擔。

預算不能支應,親友只能義務扮演陪伴勞動者,怕的是就算有預算,但整個社會缺乏相應的合理市場機制。

我們請的這位看護,幫同一間醫院做有十七年了,相關流程夠熟稔,猜她是早期的大陸新娘。

而天津那位朋友,就只能靠媽媽和其他一兩位親戚代勞,短短幾天也就罷了,若長期一點,對陪伴者的身心負擔都極不健康。

尤其,醫院根本不是個好地方,空氣、空調、病菌、負面情緒、不對稱的資訊…

過於倚賴親人的陪伴設計,對於已相對都市化程度極高的地區,少子化、甚至獨身狀態激增的社會,越來越不實際。

因為社會無一般人相對財力可支應的安養、照護系統,在中國大陸,顯然就會加強對家族的凝聚需求,意思是自身結婚的功利性目的或父母要求子女結婚、生育、同住或負擔供養之責的要求,就會增大。

好像回歸原始時代,因為分工而不是因為愛(更別談啥心靈伴侶)才聚在一起,才一天天地定下來合夥下去,不管是性合夥或者獵食烹飪等生存事務合夥。

幾萬年前、幾十萬年前,文明沒有愛這件事。

在〈如果沒有看護〉中有 0 則留言

  1. 我知道的看護大多都是自己私下找人
    僅僅是陪護,根本算不上專業護理
    而且陪護費用較高非一般家庭長期雇傭的起
    醫療保障體系及衍生的服務類型,台灣要先進內地很多年
    同事說男友在英國留學時就醫發現根本不用家屬陪護
    因為不但醫療免費還有陪護且在保障體制
    我聽的半信半疑,但好羨慕醫院裡有專業治療看護一條龍服務
    活得有尊嚴有保障,如果連病都可以這樣有保障與尊嚴
    真是個夢想的國度,這也是很多人想移民的原因吧
    好希望這個國家醫療體系得以完善,很迫切的希望
    覺得這是最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

  2. 好友父親病重住院,看到這個消息驚訝且沈重
    但是好多事就是這麼的無能為力,唯有祝福!

  3. 好奇怪,你們家屬在做的香港全部由院方員工負責,尿袋那些香港會定義為醫療專業的一部份。香港就是英國體制變種。

  4. 我们这里医院有护工(医院可帮忙介绍)!根据病人家属出钱多少,有一对一的全日护工和一对多个病人的半护工。但不管是哪种,护工的职责基本都是做些帮助病人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帮病人洗脸擦身翻身上卫生间喂饭……
    我早就去逝的爷爷生前请的护工基本就做以上那些事情。
    感觉当下百分之九十五的婚姻都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性)。

  5. 如果不请专业护工,台湾家属的看护任务这么重?真有些没想到。而且感觉院方交待家属的这些任务医学专业性很强,对一般人实在有些难啊。

  6. 我们学院以前的退休院长(现在已经去世)做手术,家属商量叫我们女教师们轮流去照顾陪夜,离谱吧?还好最后没真让我们去。

  7. 评论里所描述的都属实,大陆这方面全靠家庭承担,医院义务几乎为零。
    美国住院不用陪护,似乎也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同事的儿子做微创阑尾切除术被院方照顾得很好,私以为原因是他是自费生,学费高昂,因此享受一定的医疗服务。

  8. 现在,老人住院都请护工。
    他们工作时间超长。
    医院护士把一些自己该做的工作都给了护工。
    这种制度设计当然是有问题。
    看完评论希望这些医院能多多向英国医院学习一下。

  9. 我觉得有些人思维很让人不能理解,其实完全可以请护工啊,非要让女教师去做义工。再则,凭什么是女教师,男教师力气大又不用避男女之嫌,做陪护按理更合适才对。要轮,应该全院轮着来嘛〜
    其实医院护工也不会都差吧,我在邵逸夫医院生的小孩,护工就很好。只要付钱,什么都给你搞妥妥的,根本没家属什么事,也没产妇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