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udn「鳴人堂」文章排行小盤點

從2014.5.28在udn「鳴人堂」開設專欄,將近十個月,發表22篇,興起拿數字評比一番。

點擊數最高破23000,最低僅1700。破萬的有四篇,依次為「主持之王」:論黃子佼從「反中」、「媚中」到「知中」「北流中心」會是柯文哲的燙手山芋?「世代大調查」:原來台灣人沒那麼靠腰

名人+新聞效應最強,黃子佼、柯文哲出現在標題有用,政治+新聞效應也很不錯。「世代大調查」剛好是聯合報系自己發布的,有地緣之便。

低於3000的也有四篇,依最末排列為「要麼出位,要麼讓位」的鬥爭學立委逼「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走回董事長制?、台灣「流行音樂教育」進入戰國時代?影視音界只有小商人、缺乏企業家

越跟專業行業相關的,一般人少青睞。我談的常常不是名嘴化的政治事件,而是「行業內的政治」,但顯然受眾少,圈外人也不怎麼關心。但我還是會持續寫。

按讚數,榜首黃子佼那篇超過4400,亞軍是最新發表的音樂創作人成立工會了,然後呢?,也過2000,其餘20篇全部少於1000。最少的鬥爭學那篇還只有3人按讚。

當然,按讚數和點擊數息息相關,理論上越多人看到才可能有更多讚,這時「按讚比」(讚/點擊)可當成另一種不論讀者多或少,以單篇閱讀後的「滿意度調查」(當然以評論文章,更接近「認同度調查」)參考。

按讚比前五名為工會(36%)、黃子佼(18)、討論文化局長,不如先討論文化局(17%)、「露西」:意外體內嗑藥嗑成了一尊神?(12%)、國表藝中心(10%)。最末兩名依次為鬥爭學(0.1%)、「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的「奸愚共同體」(0.4%)。

看來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是榜首是講我去大陸開兩岸論壇隨筆的「鬥爭學」那篇。談常規而完全沒新聞性的「奸愚共同體」,在這種論壇也很不利。單一文本如電影再有討論價值,若不是像當初KANO那種帶意識形態論爭的,也不宜出現在此,放去nownews都會好非常多。

金曲獎熱度大於廣播金鐘,而如果不八卦而井井有條剖析金曲獎設置結構,大眾又熱度陡降。更不用說探討大專院校流行音樂教育或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了。興建中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園區,如非扯上柯文哲,相信也少人關心。

這份回顧,給了我自己一些心得,包括聯合報系udn族群偏好、議題時效、熱門程度與社會寬廣度、我個人形象對不同議題讀者的影響,以及不同內文筆風與下標口味可能產生的變化。

當然,數據只供參考,我去年平均單月發表二篇,今年還更忙,顯然不會為此刻意迎合甚麼,只是大概確認某些媒體學問後,繼續一秉初衷。

在〈我在udn「鳴人堂」文章排行小盤點〉中有 2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