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生態的對立與和解「百年戲樓」及其他

國光京典舞臺劇「百年戲樓」開場許久,我還在適應非傳統京劇的「京劇舞台劇」。幾口大箱子的變換隊形讓我心生質疑。但隨著劇情開展,三代數十年的糾葛確實處理得輕盈又厚重,編劇王安祈功力又一次大爆發。傳統梨園生態的世代對立與和解,因搭上文革破四舊與平反,而有更深一層的新對立與新和解。至於唱腔,還是最愛魏海敏老師。

常寫巨星或偶像好話,網誌單篇點擊就會高;常轉重大爭議新聞,單篇喊讚就會高,但我不為高不高而活。託他人之福來的高點擊高讚,與對我的支持度基本無關。

近期對寫評論專欄有點意興闌珊,為大陸媒體寫,台灣狀況乏善可陳,現象與本質都少亮點;為台灣媒體寫,很多弊端一說再說狗吠火車,讀者口味也形成可預料的對立。

觀察了幾期,三立《文創life》取材、編排都很悅讀。四月號封面故事找演藝、時尚、設計名人談從經典美術汲取的養分,人物攝影尤其出色,單看封面謝佳見服裝向蒙德里安的幾何原色致敬,已看出操作流行與藝術的高招。

「我,就是文創」,很大的口氣。我也是文創,創傷的創。中文既然博大精深龍蛇混雜,乾脆廢掉文創法、文創行業,拿掉這已然發神經的護身符。賣手機的回歸賣手機,賣咖啡的賣咖啡,賣書的賣書,賣潮牌的賣潮牌,拍電影的拍電影,辦展覽的辦展覽,大家領回原先的身分證,各安其位。

在〈梨園生態的對立與和解「百年戲樓」及其他〉中有 1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