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缺席下自力救濟的「海街日記」及其他

1
「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有眾多日片本色的溫情、舒緩,彬彬有禮的壓抑與美德洋溢。人際間精緻的一顰一笑像煞廣告片互動,怎麼看都跟我周遭環境氣味相差了十萬八千里。但在某些近似瑣碎、做作的日常鋪陳後,讓人笑讓人鼻酸的威力仍十足。

大姊與同父異母的幼妹,有如對位法拉起東方社會識大體、負責任的主軸,佐以任性的二姊、傻氣的三姊當陪襯,探討親職缺席下,下一代如何自力救濟共組多元家庭——四位女星都順眼極了。頭中尾三場葬禮,呈現某種「天地不仁,我來仁」的爽快之氣,而愛,再一次成為維繫一切關係的秘方。

2
霸氣!我認識的某國立大學兼任講師的開學要求:

「一學期有四次考試、一篇二千字個人報告、一篇格式比照期刊論文的五千字小組專題研究、平時要在課堂或課程網回答問題。從網路複製貼上來交作業,一定都會被發現,被抓到之後可以選擇零分或送學生獎懲會依校規論處。這門課最多當一成學生,而且期中不接受停修,覺得太重的人快退選,還有兩千人在排隊。」

必然要有口碑與票房同時撐腰,老師才能做到這樣吧。

3
美國總統歐巴馬這星期造訪阿拉斯加,宣導世界氣候變化危機。新聞說他將把北美最高峯的山名歸還給當地的原住民,我一下看成「把北美最高峯歸還給當地的原住民」。

唉唉,這跟介壽路改名凱達格蘭大道差不多意思。

4
三位首批赴台陸生,畢業後對台灣教育的看法:

1.唸台大農經所的:「學習的刻苦程度還是很高的,甚至比大陸某些重點大學更高」、「台灣學生更喜歡交流合作」。

2.唸輔大哲學系的:「學校的學習氛圍很淡。課堂上翹課、睡覺的現象時有發生」、「師生關係似乎更靠近些。老師請學生一起吃飯或一起聊天很常見」、「不覺得台灣更好地保存了中華文化,最多就是繁體字吧」。

3.唸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院的:「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上很靈活,研究生課程有三個人選就可以開課」、「 基本上保持一周四五本書的閱讀量,這可能是人生中最大量閱讀的時間」。

在〈親職缺席下自力救濟的「海街日記」及其他〉中有 2 則留言

  1. 感觉不少日片都喜欢把镜头对准亲情。特别喜欢通过彼此间的琐事表现兄姐妹(弟)情,从而体现家族中的亲情胜于一切的凝聚力。
    P.S.突然意识到好久没看日剧了。(从昨天提及《东京奏鳴曲》起)
    其实前些天一直打算把那部炒了十几遍的冷饭再炒一次,但发现两张碟片均坏了(试了三台机器均放不出来了)。你一定知道我所说的这碗陈年冷饭是哪一部吧!

  2. 突然反应过来我们说的其实是一回事:你回应我那位一百,是指‘’公斤数‘’啊;我以为的两百是指市斤数。
    唉!先前脑子真是短路了:误以为你说那位是一百市斤,还心想:才百斤重的人干嘛要大减重?!
    刚才我真是糊涂一时,弱智一刻啊!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