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動、撬開、融化

知名度和市場本是兩碼事。傳統「有名就有利」、「先求名再求利」的說法太粗糙。

近期演出市場多了這種情況,某些3000席場地都賣得辛苦的藝人,論經典曲數和曾大紅的程度,遙遙領先某些在10000人場地輕鬆賣完的歌手。

是真沒有那麼多潛在觀眾?未必,真無法以懷舊獲得共鳴?未必,但能否以符合經濟效益的行銷成本達到催票作用,「扳動、撬開、融化」已淡忘的欣賞者的心,卻是藝人和演出商共同面臨的大挑戰。

中老年人的確可能購票支持二、三、四十年前喜歡過的歌手,但不是打出有知名度的歌手名字,基本盤便可秒殺。

經過時光淘洗,每個明星所謂「基本盤」的流失速度,大不同。

市場的無情,有時不過是記憶的無情。

在〈扳動、撬開、融化〉中有 2 則留言

  1. 这需要演艺营销策划好好动脑子
    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况記忆中的经典;更何况当下早就是个诸人诸事若不推销若没跟踪就会被人“遗忘”的大时代

  2. 早上看到一則報道「範冰冰年收入跑贏半數上市公司淨利潤」
    最近看到一則報道,一位央視西遊記作曲家
    三十年來想要完成一場西遊記音樂會
    終於通過眾籌的方式開始實施
    我並沒有黑範冰冰的意思,而是這個時代普遍如此,實在太病態
    有顏值精營銷加幸運以及一些努力
    就遠比潛心鑽研藝術領域的人機會多得多
    市場是無情的,觀眾是健忘的
    便知道為何娛樂圈要不遺餘力的炒作了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