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資深音樂人口述歷史」影片錯字多?

六年來參與「資深音樂人口述歷史」影片標案評審,結案審查時常發現錯字百出。廠商總說時間太趕、校對不及,但很顯然這代表:

  • 案子體量太大,團隊吃不下來這麼多集,那就該檢討標案預算規模
  • 得標後為省錢,編導製各環節聘用人手不足
  • 預先規劃的拍攝進度有問題,期程過於樂觀,所以每每壓縮到後段剪接、上字幕、聽打、校對時間
  • 預先規劃訪綱、和傳主溝通的編劇、現場錄影的提問者、字幕聽打者、校對審核者可能都不同,不同沒關係,但要溝通
  • 聘用的聽打者便宜就好,對流行音樂產業歷史所知甚少,傳主講的人名地名歌名常錯得離譜,又不知(或無時間)橫向通報、向外求證

數年來單集製作預算已調高,剩下的是得標廠商內部如何運用預算(和想賺多少利潤)的事情了。

人家資深流行音樂工作者一輩子接受政府正式訪問一次,藏諸未來的流行音樂中心,總不希望後代觀眾或學者看到的字幕有重大謬誤吧。

在〈為何「資深音樂人口述歷史」影片錯字多?〉中有 2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