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兼聽的功夫是需要的,及其他

1

認識很多人,但彼此私生活多半不熟。甚至不同的工作機緣,能掌握到對方是怎樣一個人,有什麼個性與手腕,也只有在彼此交集狀態中那少少的線索可循。

至於他/她與其他人相處模式是高大上還是低小劣,基本上不會(或不易)知道。有時聽到極端兩面,當然驚訝,心理也有不潔感,但事實上培養兼聽的功夫是需要的,光一個人對上對下、對有利益或無利益者的態度就可能截然不同,所以那種動輒幫人拍胸脯掛保證或自以為多了解某人「絕對不會做某種事」的人,看來豪情義氣,但我是做不到的。

2

看到新聞多年來傳蔡琴和演唱會音樂總監詹凌駕姊弟戀,感覺好笑。蔡姊應該只有拉工作團隊信教而非睡覺。

但1998年幫她創寫果陀音樂劇「天使-不夜城」,1999年一起去跟周建輝談華納出版音樂劇原聲帶「沒有男人的房子不算家」,2001年和此劇大隊人馬首征北京保利劇院的我,也是這回見報才知她1999-2002竟曾再婚。

呀,這又顯示很多事果然沒發生在路人眼皮子下面。

3

面對老友,有時情誼仍在,誠懇仍在,但識見、經驗、興趣完全不同,生命的前瞻與回顧都出現斷層。

於是所有關於彼此、家人、交集的同學同事的問候和打探一輪結束後,就是無言之時。

在〈培養兼聽的功夫是需要的,及其他〉中有 2 則留言

  1. 公司里的网管才30岁已满头白发。平时只对着电脑,和大家很少交流。同事人前背后都称他呆子。但其实在我们这样的公司,同事间都不多过问个人私事,而且相互间闲聊时间也少,平时各做各的事罢了。至于个体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基本都不得知。彼此间都蛮陌生,但都还算客气(人员流动也大)。所以在这样的地方工作虽人际较冷淡,但也有个好处:是非少、东家长西家短的事少。就算偶尔开开小玩笑,连笑都含蓄。大家唯一的公敌就是老板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