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錯萬錯都是臣妾的錯

《如懿傳》到最後十集左右,開始特別誅心。皇后直指皇帝惡人先告狀,把疏遠之責怪到她頭上,忘記是皇帝先信天象母剋子說,才在自己痛失愛子後長達兩個月不見一面。

皇帝被這話堵住,面子掛不住,氣憤反擊說那我也死了兒子,怎不見你先安慰我?而且朕就算信了天象之說,又如何?

話說到這份上就真的都是氣頭了,也無分什麼皇家不皇家。意思就是我面子比你大,我不給你搞平等互惠相親相慰那一套,你死了兒子,應該你先來安慰朕,甚至最好哪壺不開提哪壺自己先請罪,說都怪臣妾命薄,才不能幫皇帝留住皇子平安長大,千錯萬錯都是臣妾的錯。

這樣皇上說不定就有個台階下,原諒你之後,再順便安慰你一下,夫妻和樂,帝后相諧,萬民之福,天下無事矣。

這就是有尊卑之分的皇家夫妻該做的事情。

但皇后終究拂袖而去(現實中怎可能),皇帝終究心裡過不去(現實中完全成立),老想著為何當年的愛妻現在如此離心離德、乖戾難搞,真的太過分了、太讓朕失望了。

於是才演出驚心動魄的一集,把御前侍衛凌雲徹偷偷命人閹了,故意派去皇后宮中當差,還當晚立刻擺駕去看皇后,還點一桌她不愛吃的菜偏說這是她愛吃的,叫凌雲徹進來侍候,皇后實難下嚥,皇帝又怪皇后食慾不佳藉機處分小凌子,最後還說要留下來過夜,還問你不高興嗎?逼皇后木著臉回答:「臣妾喜不自勝。」

編劇寫成這樣真的很厲害,讓觀眾對皇帝這涼薄的報復心恨得牙癢癢。但,宮中誰能阻止一個大權在握者的變態呢?說到底,逼人認罪的集權者,不都喜歡看罪人感念自己的不殺之恩嗎?

在幾千年中國帝制文化眼中,大概人活著最大。賴活苟活,都好,都已是聖恩浩蕩。

反正皇帝就是要來硬的,而且是用酸的方法來硬的,意思是你皇后不低頭,不回心,我就給你難堪,給你在意的人難堪;你可以不保護自己,但為了保護在意的人,你還是得屈服。

很少看一齣宮廷戲,是看扛收視的男女主角,從相愛相知一路演到心冷反目的,從這點講,《如懿傳》有另種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