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愛呀,我的媽!》新加坡之旅

第一次去新加坡是還在飛碟華納任Marketing Director 和同事廖瑩如去開會,遙遠的1995年6月。24年後因果陀劇場音樂劇《愛呀,我的媽!》才得重訪。

五天之行,我無工作,純受邀觀賞,但玩得好累。右肩傷未癒,日走一萬五六千步,還上演了幾次與同伴走散的驚嚇。

感覺自己從身到心的老去,不會認路不會找路,還少了體力、膽氣與熱情。只有拿手機拍了不少照片,在每個觀看剎那,隱約證明自己的存在。

我們最常出沒的區域都是漂亮的大建築,國際級的天際線與戶外空間規劃,感覺新加坡是(迷宮一般的)大商場,刻意設計在空調與熱帶雨林間交替著場景。

一如去到濱海灣花園,遠眺超壯闊規劃的人工樹景區,近看卻如清晨的夜店般無情無緒。太累太熱,等不到七、八點的燈光秀,我們就回程了。

不過也因此看到國慶預演的煙火秀,比起台灣的煙火,是夜的煙火很低、花式不多,但還是開心的。

一如看到財富之泉、乃至機場旁新開的PEARL(又一個複合式酒店商場)類似概念的全球最高室內瀑布,這些在極度人工中再造自然的妝點,還是很讓我敬佩。

一如國家美術館,合併前市政廳與高等法院而成的懷舊場域,不看展品都美極了。

不過初次來小印度,三五步一個大垃圾桶卻仍是遍地髒亂之區,就讓人有點懷疑這也是新加坡。朋友問是不同族裔間的行政區預算有差嗎,還是不同族裔執法的人有差?

不過就算在漂漂亮亮的濱海區,菸蒂也隨處可見,橫越馬路的人也很多。是否嚴刑峻法的新加坡政府,現在也彈性許多?

當然最開心還是,主辦方濱海藝術中心2002年成立以來,首次邀請的中文音樂劇就是我編劇、作詞的《愛呀,我的媽!》,果陀六十人團隊,希望給了新加坡觀眾不同於以往百老匯音樂劇的幽默與人情。

三場雖未完售(畢竟「台灣來的音樂劇 」市場還待開拓),但細看觀眾反應是好的。首演之夜的慶功宴,中心總裁與贊助商也表達了他們的滿意。踏出的第一步,夠了。

因為,成立31年的果陀,也才於去年以舞台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首戰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今年音樂劇《愛呀,我的媽!》接棒,也是果陀音樂劇繼2001年《天使-不夜城》大陸巡演後首次放洋。

台灣劇團要走向大華人市場,實在沒外界想像得容易。

期待《搭錯車 》,近期也能開到新加坡。

在〈音樂劇《愛呀,我的媽!》新加坡之旅〉中有 2 則留言

  1. 小印度里的印度人在新加坡地位很低,而且应该也比在印度本国生活的印度人地位低。

  2. 不同以往的是,即便出行五天
    我們也有不間斷的自選輯更新可看
    謝謝分享新加坡之行
    我可以說自己是個很幸福的粉絲嗎

    「不會認路不會找路」
    也許不是因為老,而是平時被照顧得多些?
    我大師要適當的鍛鍊一下獨立呦,比心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