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懷舊陸劇《人世間》,讀到一首好詩,一查是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難怪那個年代劇中人都會背誦: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百花落盡的寒冬,唯有梅花笑傲霜雪,1961年中國大陸剛因毛澤東的錯誤政策造成的大飢荒進入尾聲,當年12月毛寫這首詞不無在內憂外患中自我打氣用意。但其實這首是他「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陸游〈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毛澤東一輩子逆反心理慣了,所以把陸詩裡的苦情自傷,一翻為豪情壯語。
但平心而論,他翻得真好,另有一片風景。同樣梅花,本來橫看成嶺側成峰。
破四舊時,全中國幾億人口都不敢公然留著舊社會的東西,毛澤東卻獨擁大批古書在床榻樂在其中。
張戎全球暢銷書《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Mao: The Unknown Story)描述過:
針對讀書人,他說:「書讀得越多越蠢。」「書可以讀一點,但是讀多了害人,的確害人。」毛本人似乎不怕被「害」,他的特大木板床的一邊總是堆滿了書。為了以防書落下來打著他,睡人的一邊床腳墊高了一點。毛最喜愛的消遣是待在床上看書。但是他不要中國人民看書,要讓他們保持愚昧狀態。毛對中共高層講:我們需要「愚民政策」。
剛才這段話是1962年說的,應該是同一年年底,毛澤東生日當天寫〈七律·冬雲〉,又提到梅花: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他不怕大雪,歌頌寒流,認為只要梅花歡喜,凍死蒼蠅也沒關係。顯然在毛澤東心中,敵人都像蒼蠅,只要自己能如冬梅贏在最後,「她在叢中笑」,別人死不足惜。

要成為一代梟雄,必有異於常人之處…
他作诗的水平倒一直蛮不错的。这方面是有才
《人世间》看了一集,因不爱听东北话,弃剧。
我不知道東北話哈哈哈
裡面也很多不同腔調吧
东北话的代表语之一:咋整呀
除了东北话外,关键是故事发生地在东北。主要我对东北向来不喜欢。
帝王视角
蔣介石大概就是輸了精神力量吧…
前兩首上學時都背過
領回到的內容深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