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弱、臉皮薄卻小我特別堅固

某友幫老母掛號,後有事不能陪診,交代妹妹要問的細節,談話間起了衝突,妹說出類似「要問這麼多,你為何不自己去」而生氣,某友覺得「這麼簡單你也不會問,不會問,我告訴你了你照著問不行嗎」也生氣。

雖是人家家務事,此場景一點不陌生。

這年頭叮嚀很容易被當成囉嗦、強迫,對能力弱、臉皮薄卻小我特別堅固的人,更容易當成壓力而情緒性反抗。

這跟事情本質已無關,跟個人智商、情商有關。

妹妹覺得不需要問(腦子想不周全),或者怕問了得罪醫生(卑怯膽小),或者怕問了得不到清楚答覆(很多醫生高高在上對病人和家屬的提問不屑一顧)回來又被哥哥質疑…所以抗拒自己要擔這麼大的「使命」,情急下脫口而出讓人不爽的話,當然顯示自己的不成熟與做事不精詳。

但某友是否居高臨下、咄咄逼人,讓妹覺得不舒服(就你聰明能幹),這也是可能。

不管在家庭或職場,聰明優秀考慮縝密標準高又性急的人,是很容易會覺得無奈。好多事要管就會累死自己,什麼都要自己來,不管又只好坐視局面失控或造成損傷,覺得我明明就預知預見了,為何仍無法堵住漏洞或避免撞車?手下(或旁邊)真沒有一個得力的!

若硬要拿「鶴立雞群」這成語做比喻(不要真來抬槓鶴與雞的智商或價值孰高),本來鶴就只好忍受雞,因為你站得高嘛。但當今民粹年代,群雞很可能振振有詞反嗆:「拜託,是我們在忍受你耶。你以為你優秀?」

所以以上案例只能有以下結果:

1.妹妹氣消後,把某友說的話聽進去,當天還是會好好幫老母問醫師。這是最佳結局。
2.妹妹當天照自己狀態處理,能處理得怎麼樣,母與哥聽天由命,概括承受。這是中等結局。
3.對結果真的不滿意或疑慮過多,只好另外掛號,哥親自出馬。耗時耗力不說,妹妹以後更可能藉機怠工少分攤照顧之責。這是最差結局。

世間事大多如此。

在〈能力弱、臉皮薄卻小我特別堅固〉中有 5 則留言

  1. 最近發現某泡菜民族同事,在一個項目上有明顯的錯誤。私下提醒,結果對方暴怒,把問題上綱到全組的層級想讓大家評理,因為錯的明顯,沒什麼爭議的結案了。但之後泡菜妹開始各種公開說有些人平常沒像她一樣在用最先進的AI技術,不該亂給意見,某些人都靠大老闆偏愛、根本沒能力⋯直白程度驚人。比較之下,覺得家人之間惱羞還比較可以接受,職場上這樣搞,好尷尬😅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