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聞系,還教傳播理論和新聞史嗎?

我常懷疑現在大學新聞傳播科系,還教那些傳播理論和新聞史嗎?

老師教得下去,學生聽得進去,考試考得出來?

所有的新聞技巧、道德,在現在都被打趴在地上。學生看著電視、報紙,對課本還有什麼敬意?

有敬意的少數人,恨不早生幾十年,因為一但出去商業電視台、大報實習、謀職,腦袋裡的情懷、操守、原則立刻會被打趴在地。

某有線新聞台晚間七點黃金時段,報一則普通車禍起火身亡事件,鉅細靡遺起底車主前半生生平、和男友的交往,有孕後感覺男方非良人,自行墮胎後,正預備找男友理論,車撞分隔島起火過世。這不夠,接著起底那男的,查他的生活習慣和朋友,電視鏡頭一行行照臉書上那男的公司員工你一言我一語說什麼,揣測那男的習性(這真沒有侵犯什麼隱私?)。

以為這樣已經夠八卦,應該夠了?錯。緊接著,開始做那失火跑車的專題,還引用國外電視影片長篇介紹該車性能。以為這樣總該夠了?錯,繼續延伸出各種國產休旅車的性能比較。

從單純的交通意外新聞,變旁白如「玫瑰瞳鈴眼」的「美女VS.負心漢」八卦新聞,再變成大搖大擺的名車奢侈品新聞,這是學校教授會教的新聞採訪與製播態度?

我沒看鐘,但估計整段可能近十分鐘。這就是號稱寸秒寸金、認為抓到一條可以大做的新聞,就膚淺矯情地大做,然後死也不肯把幾十秒給某些更有意義的新聞露出的電視台。

大陸暢銷作家、公知李承鵬曾這樣描述他的國家:「長期在19:00~19:30裡群high的禮儀之邦」。談到中央的限娛令時,他批評:「問題在於為什麼只限制19:30~22:00的娛樂節目,不限制19:00~19:30的那檔娛樂節目。」

他諷刺的那個新聞聯播,太正面太單調,不想讓人民知道的事情絕上不了。同樣時段,台灣有線電視極端惡俗化的新聞,太瑣碎太低能,一樣屏蔽掉很多電視台主管不想讓觀眾知道的事。一個透過政治審查與箝制,一個透過收視率與廣告對價。

這兩者,都是憂國憂民的古典傳播理論,沒能力給學生答案的職場課題。

也許不該問:大學新聞系,還教傳播理論和新聞史嗎?

而該問:還要怎麼教,才教得下去?

在〈大學新聞系,還教傳播理論和新聞史嗎?〉中有 0 則留言

  1. 我想,大學新聞系裏
    一定還教傳播理論和新聞史
    而實際的工作中,就比看誰是標題黨?
    記得前段特別欣賞有家報紙的這句話
    “敝報雖小,窮骨頭,還是有那麼兩根的!”

  2. 還要怎麼教,才教得下去?
    从这句忧国忧民忧教育(实质上就是忧未来)的问话可以看出我们确实是一国(这里说的“国”不仅仅是政治上或地域上,更像我们童年小伙伴们说的那种“我跟你是一国”的情感在里面)的,对国家的热爱与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是一样的,无论是大陆还是港澳台同胞我们都是一家人。
    从“还要怎么教,才教得下去?”表达了一个资深媒体人对现代媒体的不满意,更表达了前辈对后生的担忧,说大了对整个行业道德都提出了质疑,让我们普通百姓看到:原来那个圈子里并非所有人都是浮躁的,还是有许多如陈老师这般务实、遵循职业操守的人存在的。呵呵……
    我不知道老师有没有看前几天国内的那场“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新闻秀,真的是让媒体的节操掉了一地。

  3. 在新闻的三要素: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当下的媒体人真能做到的还有几人??
    而“新闻”或是为政治服务的;或是为利益服务的或许早已成为媒体人无奈又务实的职业“准则”了。如此,现在的大学新闻系是否就该以此务实的传教给学生呢?!

  4. 明规则一套,潜规则一套,理论不一定要指导实践,相反,实践才是检验标准。
    愚民教育嘛,总需要冠冕堂皇的一套假象来支撑门面,其实能被糊住的也不过是些头脑简单或者愿意头脑简单的群体。
    现在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形容最贴切: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今艰难了,就别拆穿它了)。
    因为拆穿也没用。
    不过,幸亏这假象还算是标准的"理想国",至少不会扭曲三观(勉为其难发掘出的意义)
    前几天的一则新闻没想到在台湾被演绎得如此"有声有色"。这样看来新闻采写好比看图作文,比得是想象力和拓展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