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居臺灣的德國作家Stephan Thome (施益堅),2021年在德國出版一本以台灣人為主角、寫台灣事的小說”Pflaumenregen” (中文暫譯《梅雨》)。分享他近期接受《德國之聲》訪問的部分內容:
為何敢寫這本台灣為背景的小說?
我在台灣住了很久,做研究,讀台灣歷史,研究台灣文化,但是我原先的單身生活其實還是處於比較邊緣的位置。那時的我和許多也是外國人的朋友經常相處;直到婚後,每週日去岳母家吃飯和我妻舅跟其他家人吃飯聊天,這種接觸會培養出直覺性的瞭解和默契,看到台灣家人彼此溝通的方式,他們會談論什麼話題或是避免什麼話題等等;如果沒有這些經驗,我想我至今還是不敢寫這樣的小說。
台灣最吸引他探討與下筆的議題是:
我喜歡台灣,我愛台灣。神秘表示一種距離,因為不了解才會覺得神秘。我住在台灣,在台灣有家人;所以我要寫一本以台灣為主角的故事。這本書當然是為德國讀者寫的,但我不是要讓他們讀到一個神秘漂亮的背景,而是要他們更了解台灣的本質;而「台灣認同問題」就是此書的本質。書中有自認是日本人的台灣人、有外省台灣人、有福佬台灣人等等。「台灣認同問題」才是我覺得台灣最特殊的地方,也是我對台灣最感興趣的地方。
他的德國讀者對台灣超級陌生,很好奇台灣生活是怎樣:
在台灣我住在一個現代的大都市,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在德國還是在台灣我白天都在寫作;如果在台灣,晚上我會和老婆出門吃飯、看電影、看表演或去酒吧喝點東西;如果我們在德國,情況也差不多,只不過去不一樣的餐廳不一樣的電影院,生活型態其實差不多。
對台灣處境的看法:
通常我會強調兩個部分:第一、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第二、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我覺得,雖然德國人沒有完全接受中國的宣傳,但相當程度上受到西方媒體的影響;德國媒體在報導台海局勢時有慣用的處理方式,那就是先簡單的幾句話描述台海剛剛發生的重要事件,然後會加上一句「中國視台灣為叛亂的一省」,作為背景資料的補充。這其實傳遞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思維,而且這個說法與事實不符。
對未來的擔憂:
有時候我也建議我的妻子學一些德文,如果未來必須回德國居住,她會德文的話就可以生活得自在一些。這是台灣的現狀,沒有人知道幾年後會發生什麼事;但是千萬不要低估共產黨的企圖心。
看得很清楚
每周六中午,上海电视台都有个连线台湾的直播节目(两岸主持人视讯)。今天介绍的是震后的花莲,分析花莲多地震的原因。看到了花莲的海洋公园。
這種氣氛下竟還有這種固定連線
不容易
是。而且每周主题都不同。主题连介绍某地台湾里长的生活工作都会涉及。
此节目重民间交往,与政治可谓完全不沾边。(我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