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三帖

1
文青派女歌手大型個唱,有看過的朋友覺得超自溺,半場就走了。

有另個朋友看完不敢說感想,顧左右而言他。第三個人說想聽的通俗歌很多沒聽到,很多冷門歌。

第四個本要看後來有事沒看的朋友說,歌手不取悅觀眾,一直說自己多憂鬱多憂鬱是要怎樣。

2
長年在電台做音樂節目DJ的朋友說:「今天去電台預錄,排歌要拉新歌,但每一首都好難聽…」

同情她要配播電台很多拿廣告置入的新歌。但我點開KKBOX挑節目歌單時,還是可以聽到不少有意思的新人、新歌。

(比如剛聽到楊宜蓉「貓咪約我睡午覺」超有趣)

儘管現在不常有聽音樂的熱(需)情(求),但從不覺得只有「老歌」好聽。所以上回北流聽鄭宜農演唱會,竟然比小巨蛋聽劉若英意外更專注;本月下旬還會首次去聽征戰海外有成的「落日飛車」樂團。

3
某掙扎多年的創作男歌手,最近LINE道:

公司一直想希望我在創作上有突破(一些技術面與特別的作曲格式),最近一直在寫歌。感覺好像接近了,又不太到位。

技術執行是 1.有一個反覆的主題貫穿全曲(這個很難) 2.整首歌控制在四個和弦以內(若要符合第一個條件就更難) 3.盡量不要用真音唱高音(只好大部分改用混聲唱) 4.配器少,樂器演奏比例多。

所以還在摸索,跟我之前的邏輯背道而馳啊😂😂 我一首歌可以用到6~8個和弦的

有點感慨。不同曲風有不同編曲潮流,但明明21世紀百花齊放到沒有主流標準,卻仍連作曲手法也被限制,他一定很痛苦。

(那還不是傳統大型唱片公司是INDIE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