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純到滄桑的華山「披頭四展」

2014.12.18至2015.03.09在華山文創園區的「The Beatles,Tomorrow」披頭四展,我趕在最後一周朝聖了。

本不太確定會看到甚麼,但真逛完一圈,發現聲色俱佳,有熱鬧也有門道。

聽說國際授權方有二十五套複製文物,可供應全世界不同地區邀請巡迴。台灣講音樂文創,不知道如鄧麗君、鳳飛飛、張雨生、高凌風等已逝本地巨星,可有機會整合資源,做到這般企業化規模,四處巡迴賺取華人地區展覽的智慧財?

很喜歡入場的黑白系列,冷冽中有股英國紳士的美。乾淨的披頭四年輕時真帥,Ringo有幾張尤其奪人。

但很快有各種變形、變裝的披頭四,長髮的、蓄鬍的、發福的、眼神黯淡的、開始顯得精明的、戴起眼鏡的……就那麼短短幾年間啊,一代巨星名團在成就音樂不朽的同時,肉身其實快速變異。

某種程度可說,照片不會騙人?(當然是指不刻意修圖狀況下)

馬世芳的導覽旁白真好聽,聲音乾乾淨淨舒舒服服,告訴我們不少照片內外的故事。

瑪莎也貢獻幾段旁白,他的聲音聽來比馬世芳更軟更甜。

聯想到五月天這華語天團,成軍維持的年限已遠超過他們的偶像披頭四,而且他們更乾淨,從造型到社會形象,都一樣。

華人(或說亞洲泛儒家文化圈)影響所及,受歡迎的多半還是正派、乾淨、斯文、有禮貌的(不管你覺得這結果是好是壞)。

回到披頭四展,除了黑白區,二樓另有彩色風貌。除了照片,還有實體展示,另安排本地藝術家與披頭四的概念碰撞,包括可雙手觸碰歌名而發出的音樂。

儘管陳列的鋼琴、鼓等都非原件,但作為幫助體驗的情調背景,是很足夠的。

作為史上最暢銷樂團,披頭四當然偉大,但看完展覽,相信很多人會更感慨他們的組合如此短暫,在經紀人布萊恩(Brian Samuel Epstein)嗑藥過量以年僅三十二歲暴斃後,由藝人自己當家的創業,早埋下各種分崩離析的種子。

藝術家和明星重要,但大眾文化工業不可能少了幕後推手。如果布萊恩不早逝,這個樂團會有比較好的韁繩協助他們天才般的創意嗎?

現場當然都是披頭四在發光,但我讀明星,便會一併思索這些明星工業經濟學、文化學和社會學。

在〈從清純到滄桑的華山「披頭四展」〉中有 9 則留言

  1. 这里以前大部分主流称其为甲殼蟲,现在似乎两种称法都有听到。
    曾看过关于列侬被害的纪录片,片中大篇幅只是在陈述当时的情况。其实我对小野洋子的兴趣超过了对列侬本人。呵呵!
    造星的伯乐和能力是相当相当重要的,甚至超过“星”本身。
    PS。弱弱地说一句:1。某人无声许久;2。2015本是其承诺的最后张唱片发行限期,但对这两者我有种非常不祥的感觉。

  2. 我常聽到甲殼蟲樂隊和披頭士樂隊
    我曾經以為是兩個樂隊
    記得有張四人走人行道的照片可是相當有名

  3. Dear coco
    妳所描述的照片是他們的同名專輯封面,記得命名由來取自他們的錄音室ABBY ROAD,fyi~ 🙂

  4. 那展覧我也很感興趣呀
    當年披頭四曾經到過香港演出一場,算是華人地區唯一一次演唱會吧,但Ringo缺席,由另位鼓手代替。

  5. 想補充一下 YOKO ONO,香港很多很多年來誤譯為 大野洋子,衹是近兩三年才更正為,小野洋子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