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塵的曠世作「巴勒摩、巴勒摩」及其他

2015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作品。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巴勒摩、巴勒摩」(Palermo Palermo)難懂,但正如幕啟時的高牆倒下,推倒的彷彿正該是我們斤斤計較的理智。鮑許舞蹈劇場打壞的是大敘事,代以蒙太奇、詩意、夢境、甚至MV般的斷裂思考,甚至同台還分割出無數可讓視覺暫留的情節與情結。

煙塵、爆破、槍擊、抽菸、裸露、暴力出現都不令人意外,我反反覆覆想著漢字「和光同塵」四個字。鮑許像要把所有誤會、衝撞、暴力、荒誕、渴盼的黑色素都放到精確無比又看似即興的舞姿、台詞、音樂、音效中。難以想像這是1989年的作品,看他們的舞,啟發永遠是超時代的。

馬瑄拍荷的意境不用說了,妙在技術模糊了攝影、繪畫、電腦特效世界。大自然的朝生暮死成了特殊金屬板上的鐫刻記憶,荷花枝梗或瘦或肥,著色與否呈現攝影者對荷的慧解與取捨。

金工雕塑家郭思敏「內照空間」個展,帶著建築人濃濃理性,遊走其間,那曲折或筆直的發光體,如高矮不一的灌木林,沉默,但瀰漫故事。用心的觀者可以從幾何形狀間找到:關於對稱、傾斜、岐出、循環的美感爭辯。但就算匆匆走過,也會被那些燈光烘托的線條不經意刮中。

文青是個好生意,真文青也許可向假文青學習。既然商人認為台灣有文青招牌,不如好好打通產銷管道,多幫創作人找點生存之道。怕的是商人只想弄假成真,只顧假文青去糊弄真土豪及(沒那麼認真管你真假文青的)觀光客。

在〈和光同塵的曠世作「巴勒摩、巴勒摩」及其他〉中有 2 則留言

  1. 我也好喜歡「和光同塵」這四個字
    對於相當一部分的觀光客來說
    台灣最大的魅力就可以感受那裡文化
    希望知己之長也會明己之短的台灣人
    可以把文化產業、文化觀光業做得純粹再純粹些

  2. 乐融哥,你还记得那年在苏州我们聊起关于真假文人的话题吗?哈哈!
    现在社会上最多的是伪文青:成天泡在剧社里的那类所谓追剧团的人!不过,就算如此也比另一类成天只关心家务事或奢侈名牌的人好的多。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