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偶」和「星光」的評審對決

「凡人二重唱」十餘年來難得出專輯,不諱言當然是託「小胖老師」在兩岸翻紅之故。

我卻認得他們極早,所以訪問起來特別有些歷史滄桑。

可是我也注意到:袁惟仁的焦躁已經到達某種臨界。在他們出去抽煙休息時,特地湊過去拍拍小胖的肩膀,要他放鬆些。

他承認:這兩年壓力大。最近,當然更大。新專輯一首「趕路」真的是自身寫照。

不確定他的焦慮、恐慌,是否還在他能自然平衡的地步。當然希望是。

否則,恐怕距離就醫求助,可能也只是一線之隔。

創作人、藝人,真的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心理狀態。

也許,有些藝術敏感秉賦的人,需要更加小心上天給的種種圈套,別輕易往下掉。

因為前天想多瞭解一下名詞人林夕,上網才發現他的焦慮症危害他多年,固然讓他作品的質和量都達到驚人的成就,但也等於是像蠟燭燒出自己的光輝,那麼不留餘地。

無法戒斷用安眠藥的他,去年又出現身心極大失調的警訊。連許多訪問者都驚訝,才子一定必須如此「自毀」嗎?

從這角度,我實在無法羨慕他。而他仍在拼一口氣,在香港那高度資本主義的市場,不肯輕易低頭讓出頭牌作詞家的冠冕,絕不剎車減產。

我實在不確定小胖的焦慮「主題」是什麼?也許,他也沒準備好真正去抽絲剝繭?

沒關係。不想示弱,那麼就祝福他仍表現得像戰士,風光地宣傳新輯,風光地挑戰9/6台大體育館「凡人」首次大型演唱會。

這張照片,看似動作滑稽,其實是一旁的唱片宣傳起意,想來個「星光」與「超偶」評審對決的畫面,看或許可以發個稿增加點平面曝光機會。

但我在拍完沒多久要下班時,就聽到電台的行銷主管叮囑要寫新聞稿的同事,再去追著「凡人」問一些更勁爆的事情,比如和哪個歌手合作過的故事或者莫凡和小胖兩人可以互相吐槽的內幕,才好寫稿。

旁聽幾句的我立刻就懂了,剛才那張照片是白拍的。陳樂融和袁惟仁比劃一下的照片,其實完全不算是個「新聞點」,我幫不了他們。在媒體生態鏈裡,我還是個不痛不癢的咖。

即便「樂融哥有氣質」、「樂融老師有智慧」,哈哈,但沒有「點」。

這年頭媒體歡迎的,不「露點」,至少也要有「點」。

於是,我忽然想把這張照片登在這裡。

於是,我忽然更貼近了小胖的一些壓力。那是你走到台前當個「藝人」的時候,就必須無止盡面對「有沒有消息曝光」、「唱片能不能賣」、「演唱會票房好不好」、「你還紅不紅」的連鎖壓力。

一張照片,看似輕鬆。三人也拍得配合。

但骨子裡的娛樂圈的現實百態,外人哪能真切體會。

而我,在短暫的假笑之後,希望還可以在人後,真正笑得快樂。

在〈「超偶」和「星光」的評審對決〉中有 0 則留言

  1. 看到老師的同行甘苦
    想到世態人情
    也能當作文本來閱讀詮釋
    因為這是自己比較熟悉的方式
    即使是二流作家
    也有難得佳作
    而莎士比亞也有些二流作品
    浪漫時期的桂冠詩人華滋華斯在成名之後的創作
    幾乎是呈現多而不精的下滑曲線
    和他的名氣成反比
    眼見為憑
    看得見就是存在
    就是好
    世人有時對名氣的定義很虛幻
    自己的老師曾說
    這世代已不再追求’隱者’的品質
    而是performance, show
    即使是才華橫溢
    好像也要多少放下姿態
    轉側到大眾能領略觀賞的視角
    儘管那不必然是最全觀精萃的角度
    因為沒有觀眾讀者
    作者文本的意義會變得一廂情願
    這也是創作者多多少少無可奈何的焦慮與宿命
    但他倒很能自得其樂的哈哈笑說
    他在天成飯店工作室的電話
    一個禮拜也不會響一通
    知津者自會尋來
    那相會時刻都是寧靜芬芳的
    不去在意芸芸眾生對虛名三分鐘熱度的尖銳喧嘩了

  2. 這個圈子會焦慮的人挺多的…不限於藝人.創作人…..經紀人.宣傳…都會吧!
    可是他們往往不會知道自己很焦慮….
    並且還會連帶著影響他們身邊人的情緒,也會不斷釋放壓力給別人….
    從幕後,不得己被自己〞逼出來〞做藝人,壓力很大~
    看到那段有關「新聞點」的話題….就跟製作唱片情況一樣…..不就是消費者素質很差囉,才會讓這種情況一直氾濫下去…..
    (買唱片,是去買偶像的,管它製作內容物好不好,反正也聽不懂..)…….雖然這件事已經被我在網路上罵了八年..我可以寫個幾大篇的文章吐苦水..呵~
    這種事,個人是無法扭轉的。
    希望景氣好轉,這樣大家都會有好日子過~

  3. 回答藝馨
    結果今天的自由時報刊出我們三人的照片
    但是內容完全不是出自我節目專訪
    哈哈
    所以看來照片有「點」
    但我認真的專訪沒「點」
    歡迎大家6/13(五)1800-1900屆時收聽

  4. 老師50幾歲後
    開始無師自通畫畫
    畫在畫紙上
    陶瓷上
    面紙盒上
    有時候聽他說話
    會消解很多同時代的價值壓迫
    因為我想他也處理過自己明明比高行健提出的’沒有主義’等文學觀更早
    為何得諾貝耳文學獎的是高
    而老師只獲提名
    而他的畫作常和高行健辦聯展
    但除了內行人
    大眾也是因為高行健的名氣而觀展吧
    其實近年高行健白先勇等文學家翻紅
    他也想是否該調整經營一下自己
    但我們學生輩忙
    他說說
    也不掛在心上
    和他聊天時又是希望我們健康開心
    他說人生追求的是幸福感
    成就感只是其中部份
    若和幸福感衝突
    那就徒勞了
    說他當初從台大
    到東吳
    到文化任教
    後來10幾年到成大
    哪裡對他好他就到哪
    跟很多人從南部到北部
    從私立到國立大學的資歷相反了
    記得當初老師也調整過我的方向
    當所有的人都走理論 走當代文類
    但老師也希望我走藍海策略
    如老師自己曾在部落格中提及的
    所以當系上都開英美當代課程
    沒人要開歐洲浪漫文學
    那他就開
    雖然學術界不同於流行圈
    但他大智若愚的態度倒讓身處該汲汲經營的年歲的我心定不少
    去年幫他整理畫展畫作
    說到畫名
    他說
    每一幅都差不多
    硬要他取個幅幅不同的名稱
    真是難為他了
    取名來向人交待的
    他收集古物
    921時碎了不少
    他也無所謂
    有時我們都會被他說
    別分自己是中文人
    外文人
    學者
    畫家
    都是人
    因為君子不器
    他對不為人所悉知的感懷是少少輕輕的
    這我都不知自己能做到多少了
    所以我們常去找他聊
    做做心理建設:)

  5. 喔~ 我已經很久沒看報紙了….
    只會偶爾查查網路,關心一下我想關心的人事物….
    老師你算是大咖了!
    不是”不痛不癢”的~
    自由時報刋出照片,有「點」!
    該高興!
    專訪就留給知音聽~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