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戲就想看原著《源泉》,及其他

1

在國家劇院看完戲就想看原著《源泉》(The Fountainhead),等到囉。

「創作小說的目的,並不是讓它在一個月或一年之後便無人問津。現今,大多數小說就是這樣,它們被寫出來出版,彷彿報刊雜誌一樣地曇花一現,很快便消失了。這是當代文學最令人遺憾的一面,同時也是對其審美哲學最清楚無疑的控訴。」

作者艾茵蘭德在1968年二十五周年再版導言中的感慨,套用在很多歌曲、電影上,不也一樣?

2

看到某活動文案:

「專家估計,在人工智慧AI快速進化下,未來十年人類至少有五成的工作會被AI取代。樂觀的人看到機會,張開雙手擁抱這第四次工業革命;悲觀的人擔心,手上的飯碗即將不保,不知何去何從。」

很多時候真的不只是樂觀/悲觀差異,而是能力差異。一個缺乏知識與訓練的樂觀者,對如何「擁抱」第四次工業革命還是瞎子摸象。

性格與意願當然重要,但AI社會中肯定有樂觀的流浪漢。

如果文案改成:「樂觀的人看到機會,準備張開雙手搶奪這第四次工業革命剩下的一半工作機會;悲觀的人擔心,手上的飯碗即將不保,不知何去何從。」感覺比較接近實況。

3

“楊乃文說沒得獎,其實真的沒有失落,頂多在宣布那剎那確實緊張了一下,但知道得獎的是艾怡良,她也說「佩服」,但「我並沒有覺得我輸了,畢竟這不是考試,沒有正確答案。」”

乃文這話說得入情入理。「佩服+沒有覺得我輸了」才該是正道。

無分中外各大典禮的導播特寫鏡頭,逼著入圍歌手、演員,非要立刻演出「我太高興是別人得獎啦」,其實殘忍又無趣。

在〈看完戲就想看原著《源泉》,及其他〉中有 3 則留言

  1. 初步判斷,《源泉》是一本奇書,我一定會找來看的
    頒奬時刻,楊乃文的微表情很耐人尋味
    看了此文這段,感覺就是了
    有失落有禮節性的祝福以及…并沒有很開心
    挺真實的,也可見金曲奬有多難拿
    做到最好的音樂,獲奬是錦上添花

  2. 2 我持謹慎樂觀態度
    不是工業一二三時代都這麽過來了嗎
    何況到了四時代,就是九零、零零后的時代了
    他她們可是出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
    馬雲說,未來一天只用工作四小時,好爽啊!
    而那時我已經退休了,但願會像現代老人那樣
    理解、包容、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
    對了,聽說2017年及以後出生的人平均能活到100歲以上?
    所以,百歲老人根本稀鬆平常啦,哈哈

  3. 今年《歌手》邀請了楊乃文
    莫名喜歡這種冷冷的帶點神秘感(我不這麼認為)的歌手
    雖然她和吳青峰交談幾乎全程臭臉,可謂尬聊
    更加顯得其真實而可愛
    找來您之前的訪談節目
    我和您對她的感覺很相似
    並不覺得這種氣質的人有多難應對
    大概就是「濃人遠交,淡人可近處」吧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