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記者期待的放鬆,及其他

1

攝影記者期待的放鬆和我定義的不太一樣。

他們總會說「再放鬆一點」,意思是你的臉部表情和肢體,他們不要你的斯文、氣質、鎮定、甚至炯炯有神。他們要你動起來,要擠眉弄眼,要笑開懷牽動五官。

但抱胸就算放鬆了嗎?故意聊天不看鏡頭就算放鬆了嗎?歪著頭看向遠方就放鬆了?把下巴微抬作出睥睨狀就放鬆了?

肢體放鬆當然是一種放鬆,也可由外而內影響內心,但有時臉上再沉靜甚至不苟言笑,未必表示心裡不放鬆。

有時呆滯甚至是莫大的放鬆。

但我知道這就不是通常攝影記者要擺拍的美學了。

2

人力飛行劇團x一舖清唱台港合製的無伴奏人聲音樂劇《阿飛正轉》,給了我觀賞中文音樂劇的新體驗。

可想見創作與排練難度,劇本古今哏交錯,歌詞不同地域語法和發音的聱牙切換,劇場化歌曲與流行曲風的比拚,演唱與人聲音效的靈活運用...但最終成果是漂亮、新穎且誠懇的。

儘管劇情創意膨脹而顯蕪雜,歌詞密度太高使得視線頻頻駐留兩側字幕機而難以放鬆欣賞舞台呈現,但所有演員的唱功遊刃有餘,值得大大讚美。

3

完全忘記當年電影在演什麼,果陀新戲《悲憫次神的兒女》給我一種全然陌生感:原來這故事是這樣啊?

王曉書本能的手語,搭配屈中恆為劇場效果的口語翻譯,讓男主角講了相當於兩倍的台詞,對觀眾難免造成聽覺疲憊,但也凸顯出劇中不斷攻堅的議題:

關係中,到底誰該遷就誰?

遷就一方的溝通,還算溝通嗎?

翻譯過的話,真的可代表本心?

天生不正常的人,可以不要努力符合正常嗎?

古典的命題,不太有戲劇事件的節奏,讓兩個半小時好像一堂需專心聆聽的課。不易討好,更難像楊世彭導演前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賣座,但很有意義。

除了王曉書、屈中恆、姚坤君,開心看到久違的現任崇右影藝科技大學院長舒宗浩,首次演舞台劇的東明相,然後夏宇童從肢體到口條大變身讓我好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