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鄂蘭:真理無懼」(Hannah Arendt)無論從技法到內涵都是我喜歡的片子。初始以為是紀錄片,結果是不折不扣真人實事改編的劇情片。
我喜歡它沒有刻意以暈黃色調呈現復古時代風情,喜歡畫質的銳利,更喜歡片中女主角的堅持。
「一個原生的思想家是不需要頭銜的。」片中一位朋友這麼形容這位猶太裔政治哲學理論家漢娜鄂蘭(Barbara Sukowa飾演)。同理,任何原生的創作家也是。
僅只頭銜還好辦,如果一個獨立思考的人連血緣、宗族、國家都擺在追求的真理之下呢?
本片以在美任教的成功學者,回以色列觀察一宗納粹戰犯世紀審判,而後遵從自己良知與判斷,提出認識罪、罪行、罪犯、罪惡結構等多面向探討,甚至回馬一槍提出當時歐洲的猶太人委員會對600萬猶太同胞遭屠殺也有共犯結構需要檢討,她被視為背棄猶太人了,被政界和學界好友都視為「這次走得太遠了」、「太聰明而冷酷了」。
要在民粹直上雲霄的激情中,敢於獨立思考,甚至幫明顯有罪的人尋求理性理解上的公平待遇,這真的不是一般的中流砥柱可言,這位我對她具體生平其實毫無所悉的女性,真不簡單。
可以想見她的孤獨與痛楚,可以想見她不囿於「愛猶太人」、「愛以色列」的孤獨與痛楚。台灣也好,中國也好,有多少類似「寧愛真理」、「寧愛人類」、誠實承認我們只能「愛自己的朋友」而非「廣義的人民」的人,可能跟她一樣孤獨與痛楚?
本片當然以女主角為核心,但旁及她摯愛的先生、她崇拜過的恩師兼前情人、找她寫這篇審判報導、始終力挺她的「紐約客」雜誌高層、敢挺她的女作家密友、溫情的助理、如父兄的以色列好友、各懷政治立場的學者同事們,儘管都是配角,卻沒有無聊的台詞,個個面貌清晰,充分顯現不管立場是否一樣,但女主角所處時代和生活圈中,「往來無白丁」,人人口出成章,跟現代社會真的不可比啊。
一個原生的思想家或許不需要頭銜,但如果失去同胞、同事、朋友,甚至教職和出版機會,此後連發聲機會與平台都不多不強──你,還能堅持嗎?
真正的女强人:执着、坚毅,为正义而战的女战士。
或許思想家、大師都是孤獨的
不被眾人理解,能被摯愛、恩師、密友理解也非易事
想知道這位女性思想家的思想,真理無懼!
"白丁"不会被纪录,因此出现在影片中的机率才小的吧。
具有真正"博爱"情怀大约是真不容易做到的。她的立场让我想起曾和攻读律师资格的同事讨论过死刑该不该废止的问题。其实道理我已经领会,但那立场还真不太好接受。当时甚至还反思过,自己是不是确实太狭隘?触类旁通,和文中提到的冲突有某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