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常在自選輯拆除很多語言地雷。不是賣弄聰明,是對國家機器、約定俗成的很多文字洗腦,戒慎恐懼。
閱讀全文 苦行僧的一步一腳印分類彙整: 出版與寫作
語言之魅
受保護的內容: 勤奮三帖
【瘂弦的遠方與家鄉】補充答客問
Q:樂融老師您好,每個詩人的作品都有著所在時代的深刻烙印,樂融老師覺得詩的情感輸出與文章中的情感輸出有何不同?謝謝您。
閱讀全文 【瘂弦的遠方與家鄉】補充答客問不同載體,不同的我
願意全方位接觸我的人非常少,但還是自我交代下,在不同領域呈現的我有哪些不同。
閱讀全文 不同載體,不同的我再洩與老友鬥嘴
我發〈[提醒]美國2018-2027在走一個非常重要的運限〉一文給少數line友。然後就有其中一位老友的對話如下(見附圖)。
內情不必細述,看官一看即明,如果真是忠實讀者,我偶爾手動快遞只是友情的錦上添花。如果不喜歡讀,算我多此一舉。
閱讀全文 再洩與老友鬥嘴普丁、普京、普亭、蒲亭、普騰??

網路上有篇英文老師George2014年的文章稱,俄羅斯總統Vladimir Putin的音譯,各家媒體不同。蘋果日報和中國時報這兩家政治立場打對台的報紙都譯為「普丁」,聯合報譯為「普亭」,自由時報「普廷」,中央社「蒲亭」,對岸新華社則是「普京」。
但他查考後認為,結尾tin的英文及俄文發音都應該唸成「騰」。所以,丁、京、亭等譯法亂歸亂,都是一丘之貉,都不正確。
閱讀全文 普丁、普京、普亭、蒲亭、普騰??一針見血可以,但不能過度公開
「無特定責任感制約」的現狀
跟一位表演藝術界前輩聊天,提到很多年來積極寫各種觀後感,但在停用臉書後一併放下。
以前看試片、展覽、戲劇舞蹈音樂表演、演唱會,甚至什麼論壇、開幕、記者會,只要不是太不喜歡,常常邊看的時候就想著回家後要怎麼寫。
文章如果是好東西
捷運站巧遇朋友甲,他說樂融哥怎麼現在都沒看到你臉書了,我說從二月中就沒用了,只有在自選輯發表。他說喔。回家後想傳個網址提醒他,又放棄。真有心,找到我的網站並不難。他沒看到我臉書大半年也不曾私信問,要不是路上遇到哪來此一話題?既然如此,那就繼續江湖兩忘吧。
朋友乙問我有無幫某某政治人物占卜,我說你沒看之前自選輯寫過?她說你line傳給我的我有看。這種只有我挑出來傳line才肯過目,平常對我作品完全沒興趣的人,以後也不想從line傳文章給她。作家有需要做到快遞服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