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影評115:駭人怪物(The Host)

「駭人怪物」讓我喜歡的韓國導演金基德被圍剿,說出考慮「靜靜退出電影界」的喪氣話,實在值得一睹究竟。

但在談怪物前,還是要聽聽金導的心聲:「我認為這是韓國電影水準和觀眾的一次很好的結合。」這是他委婉回應記者問他「駭人怪物」以幾乎全國一半戲院連映方式大規模上陣的看法。而問這話的背景是:金基德的前一部片「情弓」,在韓國僅得一家戲院單廳上映不到一週,入場人次僅得1398人!

記者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全世界都「蘋果化」了嗎?你去問他別人的票房成功,是想聽到什麼回應?

加上後來其他發言可能不慎,金基德在本國引發強烈「倒金」風波,不久他便以書面聲明認錯:「經過這些事,我終於知道自己是個意識的障礙者,很難在韓國生活下去。我就是一個在韓國社會裡畸形生長,自認劣等的怪物。因此我拍的作品,也都是垃圾!」

是什麼樣的屈辱和打擊,讓一個在台灣肯定是侯孝賢地位的名導,需要對人民及「駭人怪物」的導演奉俊昊道歉。易地而處,就算侯導狠話砲轟某部台灣賣座的商業片或電視劇,也「罪不至此」吧。頂多不支持他的人,覺得藝術大導更遠離「主流」、懶得理他罷了。

但韓國民族性比較激烈。當群眾熱烈擁抱一件物事時,竟有人敢獨排眾議出言損譏,而且一看,發言者還是國外影展常客、本土票房毒藥,那還不趕快落井下石、罵之後快?真怕台灣也變成這樣一塊土地。

抱著這樣的思緒去檢視「駭人怪物」,其實有點複雜。這當然是一部特效比較好萊塢級的亞洲片,可是一如「無極」也號稱請到「魔戒」團隊,預算還是決定精緻程度。所以只要怪物還可怕,運鏡和音效有掐住觀眾神經,坦白說,對一部商業災難片,我不想太挑剔。

好玩的發現是:為什麼災難片要那麼「朱延平」?這是導演個人趣味,還是大韓民族的集體趣味?不確定是否可歸類「黑色喜劇」,看過太多很棒的黑色喜劇,覺得本片比較像港台量產的小市民生活喜劇,遠不到導演自比的「社會寫實片」程度。

若說搶救家人,不論救的人是爸媽(彗星撞地球)、兒女(明天過後、侏儸紀、海神號、世界大戰)、夫妻(不可能的任務3、無底洞、龍捲風)、情侶(鐵達尼號、超人、金剛)…好萊塢哪部災難動作大片不搞親情催淚?「駭人怪物」的平凡家人,絕不示弱地搶救小女童賢書,有什麼特別偉大?

比較奇特的是:編導很放心地–不怕拖累怪物災難片節奏–大力鋪陳許多文戲。這讓敘事的緊張感變得斷斷續續,幾位家人或配角寶貝蛋一般的怪異相處,也讓觀眾擔憂小女孩的同情,時有時無。近兩小時的片長實嫌鬆散。

但韓國人還是夠狠,沒讓這一家人大團圓。換做港台商業大導,恐難逃過「緊追不捨的不成材爸爸,成功救回女兒」這個魔咒。我喜歡片中的結局。

最令人可惜的是:本片算災難片,但絕不科幻。漢江的怪物養成,竟只來自一個人的傾倒醫療廢棄物,孰能信之?比諸好萊塢即便通俗災難片也大肆展示科學「學理」性,一副頭頭是道狀,亞洲編劇菁英想寫出跨國大片點子,可以再努力點。

(2006.10)

在〈陳樂融影評115:駭人怪物(The Host)〉中有 0 則留言

  1. 從「美國」(片中怪物的製造者)—「南韓社會」之間的緊張關係來看,可以讀出很多言外之意,特別是政府出動軍力掩飾,而年輕人帶著自製的汽油彈上場……,種種都讓人不禁莞爾。我想金基德的道歉,是表示他看走了眼,《駭人怪物》不是一部商業大片而已。另外一部《追擊者》也是南韓社會的庶民之聲,充滿對抗政府的力道。很奇怪的是,台灣這邊的「政論綜藝節目」甚囂塵上,卻沒有相應的抗議電影產生。政治和社會像是被切開似的。

  2. “多數人” 覺得好就是好的?”多數人” 覺得對就是對的?所謂的「民粹」有何問題?就是像這樣的問題。

  3. 如果僅把這部片定位在”商業災難片”實在是抹煞導演的用心.
    電影中對政治情勢以及現實社會的種種隱喻,
    這背後的意涵才是導演真正想傳達的.
    金桔粒對這部電影有精彩的見解, 可以看看.
    blog.chinatimes.com/jimulder/archive/2006/08/25/94916.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