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己「愛情蜜語」專欄15:真愛有時需要放手

「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想得卻不可得,情愛裡無智者。」——作詞人李宗盛

情歌聖手李宗盛在「縱貫線」樂團時期,一首令人感動的新作。說是感動,其實感慨居多,而且可能是受過一點傷、談過幾次戀愛的人,特別有感觸。

我是個很喜歡動腦筋、腦子也不容易放我停歇的生物。嚮往智慧,但顯然沒達到我心中期望的境界。就像我「知道」人生應該如何、真愛應該如何,卻不自覺常掉入人性亂七八糟的陷阱。

創作,往往真只是剎那「高尚意識」的結晶,回歸現實,李大師也自承「非智者」。人人都知道要給對方空間、要放手、要先愛自己,可遇到劍拔弩張,還是慣性被制約地想「贏」、想「佔據」、想「保有」。

所以很多創作,讓我們心動,也心痛。心動的是希冀做到的部分,心痛則是認清了現狀。

紀伯倫(Kahlil Gibran)憑《先知》(The Prophet)名滿天下,書中談到的主題含括人類文明的諸多面貌,但人們最常引用的還是談「婚姻」那篇:

「填滿彼此的杯子,卻不用同一杯啜飲;給予彼此麵包,卻不由同一條麵包取食。同歌同舞同歡,但雙方卻各有自我……」「付出你們的心,但不要交託給彼此保存……站在一起,但不要太過靠近……」

這篇名為「婚姻」,但談的是所有「關係裡的控制」。有人就有關係,關係中總有彼此的意欲在琢磨、衡量與拉扯,總有人希望佔上風,或者基於「我都是為了你好」而要求對方改變。

兩人自我的「吸力」,造成浪漫關係的開始;但兩人自我的「角力」,造成了「愛」的斷裂,「融合」而變成「掌控」。

年少時安於欣賞這些話帶來的「美」,但如今真實擁有許多親密關係的操練,我會好奇(甚至懷疑),紀伯倫這個名字背後的現實生活,他有配偶嗎?他的家庭伴侶生活過得如何?他能實踐這樣近似「修道中的愛」?

有時,我們單方面不想掌控對方、不願意「假愛之名」卻讓對方不快樂,但我們的另一半卻根本沒有這種心靈素養,不曾深思,也不懂體貼你對他(她)做過的深思。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兩人的戰爭,還是可能一觸即發。

有句英文諺語這麼說:

The one who loves least controls the relationship.

真愛的人,最少控制。

我舉雙手承認這句話是「極高品質的愛」,但顯然這在人間俗情中,很少獲得實踐。

我幫黃鶯鶯寫過一首詞「讓愛自由」,不算普通情歌,而在闡述(對許多事物)「尊重與放手」的真諦:

「希望對榮耀說:如果吶喊在心中,何不讓它自己決定,它想要去的戰場。青春對年老說:我會燃燒整個秋冬,我不要留下任何熱情,不將它釋放,讓愛自由。」

這裡講的「放手」,比起平常的男女關係,顯然又更高遠難尋了。

在〈悅己「愛情蜜語」專欄15:真愛有時需要放手〉中有 0 則留言

  1. 「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想得卻不可得,情愛裡無智者。」说得太好了!
    爱是自私的,虽然知道不可得,还想强求,虽说看透了,也还没看透,…
    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想得卻不可得,情愛裡無智者

  2.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可沒那麼輕鬆,
    分手後不可以做敵人,
    是因為彼此曾經相愛過,
    不可以做朋友,
    是因為彼此曾經傷害過。
    也許只能相忘於江湖,
    只能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3. 是"口號"和"行動"的差異…婚姻內部格外難以實現,有人說精神差異太大不如分開,可感情也是精神的一部分,思想境界上的差異,往往被感情的契合彌補。人除了做思想家,似乎也不太可能完全脫離平實生活。(好像主題偏了)

  4. 「放手,是最好的溫柔。」
    看完星際大戰,心緒有些複雜,當時腦中浮現的斗大字體為「愛是一切的答案」,是一句格言也是一本書的書名。
    但我從電影裡感觸最深的是:放手,是最好的溫柔。
    不是不在乎,而是因為太在乎,所以明白即使再心疼,很多路都必須自己走,然後願意放手,讓對方去經歷。
    對於生命中深愛的人,無論自己、家人、知己、愛人,都必須。
    是一道好深奧的課題啊!(菸)
    P.s. 請問文章能直接分享嗎?有什麼明文限制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