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書評12:父後七日

「父後七日」(寶瓶文化出版):★★★★

現在很少看當代人的散文集,若非喜歡電影「父後七日」,恐怕很難主動見識劉梓潔的真正筆鋒。相形處理得更趣味的劇本,文集其實真誠赤裸嚴峻得多。不是資訊的問題,而在筆下「女身男相」的某種鏗鏘之氣。是的,這在我讀來是中性書寫的作品。

我常居台北,離散文學、返鄉文學從不是我的根苗。但我想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他自己對「原鄉」(地理或精神上)的飢渴。作者的題材不拘寫父喪、親情、生活瑣事,卻怎麼樣無法(或者說不必?)逃脫電影「父後七日」的龐大身影。

似乎,作者把一個亡父的故事,擴大為所有從中南東部上台北的家庭縮影,也創造在我定義下,真正繼承「海角七號」庶民復古情意結的通俗成功作品(而非2009年賣座的「艋舺」)。

書中我最難忘的,除了因為看過電影而感覺熟悉的「父後七日」(本文大大幫「林榮三文學獎」做了廣告),是篇描述在月台見到和當年自我類似的「返鄉者」。劉梓潔感嘆那年輕女子可能「沒有我那麼磕磕絆絆、那麼彆彆扭扭」,但也唯有如此的「磕絆」與「彆扭」,形成一個好作家內在的清冷與熱烈,也才有她這些年充滿現代感與鄉土味混搭卻動人的散文積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