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時光」:★★★★☆
以為會八股,結果卻感人至深的紀錄片。側寫失智老人的現狀,追溯老人和親族的過往,在愛與寬容中和疾病拔河,竟如是優雅、幽默、有份量。也許楊力洲導演還是美化了些,也迴避了重度阿茲海默症,但被拍攝的個案確實有意思。
片尾老照片的素樸氣氛,因當紅藝人Ella的出現顯得突兀,但因她對失智阿嬤的情真意切,讓我勉強接受這個有點像廣告的安排。全片運鏡收音極平穩,幾乎沒有技術上的瑕疵,是為人子女都該一看的生命紀實片。
「陪妳到最後」(A Woman Goes to the Doctor):★★★☆
荷蘭通俗文藝片,俊男美女床戲多多,但出軌這問題已經普遍到一般人無動於衷吧?後來才知原著是男主人現身說法的自傳體小說。
性感多金的老公婚後花心依舊,同是成功白領的老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老婆忽然乳癌末期,老公面臨自己性慾出口、死亡陰影、照顧負擔等多重壓力,又開始大大小小性解放,甚至對一個狂放女畫家痴迷不已。
配偶在失望與期望間轉折描述得寫實,對於享樂主義者在面對死神威脅下尤「奮力一搏」,也頗傳神。
「我為琴狂」(Pianomania):★★☆
可能是首部以鋼琴調音師為主角的紀錄片,史蒂芬克努佛(Stefan Knüpfer)是史坦威鋼琴旗下的大牌調音師,專門伺候大牌鋼琴家追求他們要的音準或效果。雖有郎朗和另個搞笑二人鋼琴組Igudesman & Richard Hyung-ki Joo露面,但全片重點記錄法國鋼琴家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在維也納首度錄製巴哈作品「巴哈:賦格的藝術」(Bach:The Art of Fugue / Pierre-Laurent Aimard, piano),極盡挑剔追求完美的過程。
調音師的高EQ讓人佩服,但技術成分太高、主題太冷,非古典音樂迷、鋼琴迷應該很難維持專注。但看到音樂專輯背後,需要人工如此大費周章,有如做科學實驗,也算開了眼界。只是身旁朋友問:「大師不是應該可以隨便彈一架鋼琴,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嗎?」
「茱麗葉」:★★★
三段式台灣電影,三個茱麗葉沒關連,時代、個性(甚至性別)都有差,但身邊人的觀後感幾乎都是倒吃甘蔗,第三段陳玉勳勝第二段沈可尚勝第一段侯季然。不完全因為喜劇討巧,而是因為第一段的革命文藝腔、第二段的古今傳奇交錯,都只搔到表面而少了說服力。
「公主和她的情人」(Princess of Montpensier):★★★☆
17世紀小說改編的古裝宮廷戰爭愛情片,擁有古裝片的優點及缺點:大場面,俊男美女,但也因情節繁多削弱主角個性。對白頗雋永,但長篇小說改編電影的蕪雜,還是讓人分神。
女主角瑪莉是個擁有「無情的天真」的美女,星盤上「紀律土星」與「多情金星」對抗,惹得身旁四個不同風味的上流男子為她傾倒。看起來法國幾百年來都愛稱頌這種為「愛」不顧現實最後失去一切的女人,在古代可能新鮮,但放到現代,我懷疑不管男生或女生會對結尾滿意。
(原載2010.12Elle雜誌)
这些影片中肯定有陈老师喜欢的,其实这些还好,蛮感人的!希望我们的华语电影多拍一些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