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網友Karen在〈「你到哪兒都是孤鳥」〉首次留言,問了個大問題:「請問老師,要怎麼運用這個能力?」
是培養,還是運用?
不問培養,是問的人已經具備,想運用?還是關心陳某具備之後,要怎麼運用?
而且,是哪種能力?
一、孤鳥力:身為孤鳥不是種能力,是個性與機遇造成的結果。
二、孤獨力:孤獨也不是種能力,但可以培養適應孤獨、與在孤獨中一展所長的適應力。
三、「沒有機會體驗被呼攏的假象帶來的短暫幻覺」和「已經知道而無法與眾人一起迷幻了」力(姑且把它縮短為洞察力、覺察力等其他名相):這的確是種能力。
《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只講第一句,「在明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當你真切獲得了一種能力(或德行),你接下去就是繼續闡明它、活出它、一如「證道」。
用現代一點的語氣,「將明德進行到底」。當然也可替換為「將看穿進行到底」「將洞察進行到底」「將開悟進行到底」...之類。
你的使命與能力(包含德行)應該是合而為一的。
如果你不喜歡古文,我就用另外一段新時代語句說明,套句傑德麥肯納(Jed McKenna)的話:
我要用最直接的方式說出這件事:任何人的唯一真相有如一個位在他核心處的黑洞,其餘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蓋在洞口的垃圾與碎屑。當然,對一個正在處理他的正常人類生活,而不被更大的問題分散注意力的人來說,那些垃圾與碎屑就代表他所是的一切。但如果有人想要知道真相,代表他的一切就是阻礙。
所以,如果問傑德麥肯納,他「開悟」之後要「怎麼運用這個能力」,答案應該是:繼續掃垃圾。
所以,Karen真正想問的是什麼?有時候,好的老師不在於直接給答案,在於確定你的問題。因為古之智者早說了,答案藏在問題裡。
良师益友无误
而且是广义的那种
孟子盡心篇「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孤獨才能思考
「明」
寓意深遠
“明”的造诣深
提出問題有時比給答案還難⋯⋯怎麼有種在面試程式題的感覺😅
何德何能,讓老師解惑,感謝!
機遇與個性擁有此能力,迅速體認到生活就是一堆雞毛,現實就是我的碎屑。
我太年輕,循的路就是來不及體驗而自知,我不斷認知得學習佛陀的修行法,
但在現代社會要如此堅定,不容易。
深知,只要碎屑一天沒掃完,就無法運用得宜此能力,
唯一的招數,是感恩身邊所有一切。
身為地球上的人類,依然是茫然無比的卻又幸運擁有這個能力,
畢竟,非人人都能效仿馬斯克。
(微笑)
悲傷留給自己
你的美麗讓你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