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膚慾謀」(The Skin I Live In):★★★
華盛頓郵報稱讚原著小說「讀來像是薩德和沙特的瀆神結合……《狼蛛》是一個既令人尊敬又令人脈搏加快的故事。」我沒讀小說,不知敘事結構如何,但西班牙國寶級導演阿莫多瓦,這次有點拖泥帶水。
是恐怖的復仇故事,主角使用的手法也夠變態,但異色主題下,導演的技法卻不見新意。起初外科醫生在自宅囚禁一女有點懸疑,後來六年前的回溯卻有「一分為二」的斷裂感,最後三分之一觀眾勾回現在,但隨後事態已太容易預期。
報復的方式雖匪夷所思,主題不過仍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下綁架者與被害者之愛恨翻轉,要觀眾相信一徑冷靜自制的醫生後來有那般心境轉變,著墨還差了些。
有影評人稱「可能是他至今作品中最具娛樂性的一部」,對我顯然不是。
恐怖 復仇 手法變態
報復的方式雖匪夷所思
對於有些許恐怖或懸疑的向來不敢看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還有這樣的一種症狀,搜尋瞭解了一下,每天感覺自己好像個白痴,甚麼都不懂。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我也不知道
在查呢
http://baike.baidu.com/view/55577.htm
^^
兩個笨鳥學習中。@@
哈哈,第三只笨鸟路过。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不了解,但我认识班德拉斯帅哥,嘿嘿。
一部通俗的驚悚片和醫療恐怖片,被某影評人稱「可能是他至今作品中最具娛樂性的一部」,有點費解,驚悚片怎麼娛樂的啊。這位國寶級的導演的作品我一部都沒看過,原來他獲得過那麼多的國際大奬。可見這部較他之前的作品您並不是很滿意。
哈哈,惊悚怎么就不是娱乐?对有些人来说,越是惊悚越有快感。
「最具娛樂性」对阿莫多瓦来说,是褒还是贬呢?呵呵。
既然那群專家,學究也知道「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中的行為表現是受害者自我保護,為了撐過可能沒有盡頭的困境而發展成的,那為什麼要使用”症”這種字眼呢?他們不這樣的話發瘋的機會很大.
要體會他們的困境,可以看這本書:
http://www.inmediahk.net/%E6%AC%8A%E5%8A%9B%E7%9A%84%E6%88%B2%E7%A2%BC%EF%BC%9A3096%E5%A4%A9%E5%9B%9A%E5%AE%A4%E5%B0%91%E5%A5%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