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22:拋棄自我

當我說自我很容易就能被拋棄,在你裡面升起一個希望,那個希望不是我能創造出的,而是由你的貪婪創造出的。它不是變成一個達成,……它變成一個新的對滿足的追尋。你覺得現在有一個方式、有一個人,能幫助你拋棄自我,以及由自我產生出的所有痛苦,但是你也準備好拋棄所有同樣是由自我產生出的快樂嗎? ——奧修

對成道者來說,回頭看一切都變得簡單不過,甚至祂們要驚嘆: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人們和過去的自己卻不願接受、不願去做?

當祂們在度化眾生、傳遞福音,祂們必須選擇比自己低一層(或好幾層)的語言,這變成很困難的事。因為祂們已經證悟的境界如火煉金,元素已經改變重組,卻要對還沒成為金的人描述那般狀態。

如同要讓活在兩度空間的生物理解「長寬高」的三度空間難上加難,神佛境界的多維多次元時空,也完全超出人類現有的科學知識。以我們尚待開發的科學去論斷我們不懂的事物為「不科學」、「違反科學」、「沒有科學根據」,實在是地球人最最可悲的一種「悖論」。

真正的老師對學生講道說法時,一定也面臨這種「雞同鴨講」的痛苦。台下各種不知道什麼心態與因緣來聽講的人,聽到的語言是一種,各自解碼、解讀成的東西卻可能南轅北轍。

當奧修揭示一個道理——比如「拋棄自我」——他馬上面臨一個難題,要如何解釋拋棄?拋棄是一種形容或者有次第的步驟?他馬上面對聽眾已經習知的那個詞「拋棄」背後的意涵,以及每個人過去對「拋棄」這個詞附帶的各種回憶與情緒。他幾乎沒辦法完全乾淨地形容那個「拋棄」。

奧修其他著作裡明白告訴弟子,他的言語會前後矛盾,因為他是因應每次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對象根器而演說的。所以當你以為他有一個法寶可以拿出來幫助你「拋棄」自我,他緊接著告訴你:你根本連自我都還沒建立、統整起來,你沒有一個自我可以拋棄!你只有許多前後牴觸、自相矛盾、喋喋不休的片段自我,在你混亂的心識中。

而奧修說:

它不是變成一個達成,……它變成一個新的對滿足的追尋。

聽講者帶著很多東西在聽,我們不乾淨。藏傳佛教宗喀巴大師曾以杯子注水形容聽講者聞法的三個過患:杯子倒扣(拒絕聽),杯子不乾淨(聽錯了或帶成見),杯子有漏洞(聽過即忘)。有任何一種情況發生都無法真正獲得法益。

沒有一個成道的大師希望弟子依賴自己。偏偏世間有心修行的人,大多還是期望立刻有外力讓自己「點石成金」,而不願自己「鐵杵磨成繡花針」。所以,我們會看見到處是沒有成就的老師和依賴成性的學生互為纏縛,在看似應該出世的層面又大搞世俗人際關係和宗教政治,形成新的依賴共犯結構。

因為你是追求一種寄託與滿足,所以如果對方答應給你這部分的需求,你就信賴他、依止他、供奉他。反之,他如果棒喝你、冷淡你、甚至趕你走,讓你的自我受損,你就覺得這個師父怎麼那麼沒有慈悲心?

而奧修說:

你覺得現在有一個方式、有一個人,能幫助你拋棄自我,以及由自我產生出的所有痛苦,但是你也準備好拋棄所有同樣是由自我產生出的快樂嗎?

這個能交給你「法寶」的人如果要求:跟著我做,你會連自我的快樂都失去——你甚至無法炫耀你在求法修行的快樂——你會得不到任何名聞利養或你想要的現世生活福報的改善,你還能不屈不撓地肯定、堅持這條路線下去嗎?

「自我」不是壞字眼,不是萬惡不赦必去之而後快的東西,成道者提醒我們「自我」是虛幻的,而不說它是罪惡的。自我產生各種喜怒哀樂和價值判斷,自我感更成為一般人生存最重要的養分之一。

一個活在塵世間的人,被鼓勵建立自信、培養自尊、甚至縱容一點無傷大雅的自戀,本是這世界的常軌。可是如果要談論解脫之道,要談論靈識的煉金術,過度活躍的自我就構成絆腳石了。

成道者鼓勵我們看清自我的把戲——自我想違抗「諸行無常」的空性,創造堅實的假像——而不要執著自我,因為只有持續的看清、無時無刻的看清,才能有朝一日自然而然徹底的擺脫。

所謂「拋棄」從不是像在日曆上畫約會註記那樣容易的動作,不是像變魔術一般,把自我丟掉。以成道者看來,拋棄就只是輕輕調整你的視線,看穿原來你以為固定不動的東西上面,其實只是一層輕煙,而不需要拿把斧頭把那件東西狠狠地劈碎!

所以,當你做到真正的老師所謂的「拋棄」,你是真的看穿它的空性。這裡面包含它曾帶給你的快樂與痛苦,也都不再繫心。本來你期待成佛,期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上帝的天國,期待別人肯定你修行有成——這裡面一樣有很多你無法察覺的細微自我在運作——而現在,連那樣的自我感都失去了。

「本來無一物」,在究竟實相中,何來小我的自我標幟?一旦回到大海,就是回去了,所有的溪流不再分別彼此。我們將與所有的存在一起湧動。

那時候的悲心才會是真正「人飢己飢」的悲心,那時候的智慧才會是真正「六度萬行」的智慧。到那時候,你的能源四通八達,不受肉體與地理的侷限,遨遊於更大的法性,忻忻然笑看過去生那些自我的殘骸!

(2002.12)

在〈對話22:拋棄自我〉中有 0 則留言

  1. 境界啊,真理、道理要如何解釋的通俗易懂是件困難的事情,能講出講通此番道理就是種境界,也需要受眾不是帶著很多東西在聽。
    偏偏世間有心修行的人,大多還是期望立刻有外力讓自己「點石成金」,而不願自己「鐵杵磨成繡花針」。
    一旦回到大海,就是回去了,所有的溪流不再分別彼此。我們將與所有的存在一起湧動。
    到那時候,你的能源四通八達,不受肉體與地理的侷限,遨遊於更大的法性,忻忻然笑看過去生那些自我的殘骸!

  2. 「拋棄就只是輕輕調整你的視線,看穿原來你以為固定不動的東西上面。
    看穿它的空性。
    它曾帶給你的快樂與痛苦,也都不再繫心。」
    老師當時寫這系列
    肯定花了很多精力吧

  3. 抛弃自我,可以理解成抛弃固我吗?抛弃自己常用的思想、常用的认知。很难做到,抛弃自我其实就是超越了自我。
    今天您的内容更新了好多,得慢慢看也。X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