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後還不斷要奶水的巨嬰媽寶們

媽寶或巨嬰都是同樣心理問題。不是順來順受太多,無法逆來順受;便是應得利益感(entitlement)太重,凡事太習以為常、把別人的好與服務視作理所當然;當然更可能是人格違常,分不清他人與自己疆界,無法完成初階「社會化」。

偏偏這是個想包容更多罪惡、失誤與偏頗、卻用錯手段的時代,是個以為表面抹平差異就是尊重與共融的時代,是個膜拜「多元」卻棄絕「真理」的時代——連試圖追求「什麼是真理」都沒興趣、而大家不用約就一起躺平、擺爛、用「自我」與「個性」互相傷害的年代。

亞斯伯格、躁鬱、思覺失調...越來越多未經確診,卻打著這些旗號博取同情或想逃脫制裁的人。

一個多年脫序搏眼球的爭議網紅,說自己「很寂寞」、「越罵我越興奮」,看似值得讓大家「同理」,但並無法脫罪。世界有太多惡假「寂寞」之手為之。

你不認清自己,不接納自己並在可能範圍內改善自己,找不到自己的「位」,也建立不了自己的「德」,註定會無聊無聊再無聊、寂寞寂寞再寂寞、空虛空虛再空虛,然後不斷飲鴆止渴,一路走到撞牆——還不一定撞醒。

哲學家巴斯卡說:「我們所有的不幸,幾乎全來自不知如何待在自己的屋子裡。人們總是在行動及出賣自己中尋求快樂。」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說:「一個錯誤的方法,永遠不可能用來達到正確的目標。如果方法是惡的,結局也是惡的。好並不是壞的反面,好的品質只有在壞完全停歇時才會出現。」

《柔性個人主義》作者山崎正和說:「自我凸顯是具有矛盾結構的行為:一方面要壓倒他人,另一方面又必須徹底仰仗他人的承認。」

成人後還不斷跟別人要奶水、不斷追求外在名聲(甚至惡名也好)才能感覺自己活著的巨嬰媽寶們,請深思。

在〈成人後還不斷要奶水的巨嬰媽寶們〉中有 5 則留言

  1. 「容錯」要以量與速度去接近真理
    又沒辦法「快」又「資源有限」
    所以大部分人心累躺平了
    但躺平至少不會是博眼球那組的
    第二段「多元與真理」寫得真好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