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見識寶塚「凡爾賽玫瑰」及其他

寶塚,沒打中我。開場舞美服裝華麗,但隨即的景片讓我狐疑,這美感還是駐場秀風格。演出很認真,明星有魅力,但劇本貧乏,角色性格與演繹風格也不像在說一個法國故事(尤其和我認知的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大有差距),但總算見識了。

新手導演為何會在處女作中「自黑」,我想不透,是故意激起反對派話題,還是犧牲自己照亮其他主角?「自黑」卻又把美美的女主角人名取成跟自己一樣,又哪招?難道自黑其實是自戀?

陸產文藝片有越來越多在言語上朝網路用語靠攏傾向,但讓主角們不斷說著流行語口頭禪打嘴砲並無法感人,坦白說,也已經一點都不酷。

這年頭充滿了令人搖頭的電影,但更搖頭的是他們都好厲害拿到了金主的鑰匙。

當我們感嘆路樹大片倒塌的同時,也別忘了很大一部分是各地政府路樹植栽技術和觀念,長期出了問題,才讓樹木這麼容易生生死死。

也許,從承辦單位角度,種樹跟挖馬路一樣,再發包就有了,但樹是生命,大樹、老樹是更不容易的生命,真的再「發包」就有了嗎?

天后Taylor Swift一怒,可以使蘋果音樂政策低頭,但中國的京東商城,可以使天后低頭?

青年時就景仰的某文化界大老,在某會議上聽我發言後稱「你應該去當文化部長」,我開玩笑回大老:「我喜歡罵文化部長,不喜歡當文化部長。」真相是我算哪根蔥?有頑童性格的大老難道不解官場生態,拿我尋開心罷了。

剛好看到一則文化部長與各地方文化機關首長會議,中央與地方互吐苦水叫窮的新聞,我在想:現在的文化部長是選知識分子嗎?當然不是。浮現的畫面是:選能擺平群丐的丐幫首領吧。

伊能靜引述秦昊安慰她受網友批評時說:「別人的世界有我們,那是他們的事,我們的世界一定不能有別人。」這話還滿強大(不管正面或反面)

在〈總算見識寶塚「凡爾賽玫瑰」及其他〉中有 3 則留言

  1. 关于现在陆片中大量广泛的采用网路语言的现象,我向来是相当相当的反感。不要说与“感人”没有丝毫关系,甚至我常觉得当下这里对各类网路语的使用简直到了泛滥之地:哪里是与时俱进;这哪里是酷;这哪里是接地气,我以为电影中的这些网语基本全是生硬的媚俗、编导自以为如此就和观众亲近了。大众的欣赏水平不能一味迎合,而该引导提升,这才是一个有文化有水平的电影人很应该做的。
    你当时应该和那位前辈说:文化部长这个位置是吃力难讨各界好的苦差,你才不要去当啦。XD!
    每每看到伊能静和秦昊,我始终存有的一个观点:对于恋爱而言,只要恋爱了,只要缘份到了,爱就永远没有早晚之分,我们要相信爱的年纪,相信爱不是奢侈品。

  2. 《芦苇之歌》昨在台公映了,希望那些绿小兵们、太阳花们能走进影院。
    听说这次柯P来沪,许多民进党人皆想来。报名人数创双城会来的新高。可这里又不希望来那么多。我有些好奇,为何有那么绿方的人此次想来呢?还有,蓝方的人也很想来吗?

  3. 我個人雖也只看過寶塚在台演出,但還是知道凡爾賽玫瑰是寶塚從同名漫畫改編,而漫畫本身和史實就有很大差距。
    而凡爾賽玫瑰更是寶塚在具有其特殊意義才會重演的作品,因為是好幾十年前的劇。我個人反倒認為景片有種真實感。而非現在許多劇場為了噱頭硬是要將多媒體加入。
    讓對這個故事毫無背景的觀眾在一個多鐘頭內明白整個故事梗概,即使是簡單的故事,但若真能以“歌劇”去看待之,在能夠交待故事(雖然並非新的故事)的情況之下,欣賞其音樂、肢體等風格與類型化的演出方式,甚至現在看來老派但確實呈現出寶塚味的劇場佈景。我並不覺得寶塚讓人失望或在台灣演出就怎麼樣。
    一個走過100年歷史的劇團,或許它的某些舊與俗,是該被而有姿格保留的。對我而言,寶塚在台刪改過而端上的凡爾賽玫瑰,就是一個大和尚無處不能能講經的例子了。
    針對您簡短提出的寶塚觀劇心得,我想若能真實提出劇情缺點,會更加完善,因為就我看這樣的敘述,是覺得有失公允的,謝謝您。
    以下附上凡爾賽玫瑰原著資料供您參考。
    http://www.mychinabusiness.com/magazine/1012/home/home_01.html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