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評「四十年」

民歌紀錄片「四十年」中,馬世芳非常相信這些歌一百年後還有人聽,李宗盛則說沒有人聽、沒留下蛛絲馬跡、對後世音樂人不產生影響了也無所謂。

這兩種態度都很有挖掘空間,對剖析民歌當年橫空出世及與台灣其他文化脈絡的錯綜複雜關係,都開了一扇亮晃晃的窗,可惜在片中只驚鴻一瞥。

這是部感性的回顧式紀錄片。但在此時此地,也彌足珍貴了。

在〈小評「四十年」〉中有 3 則留言

  1. 經典是經得起時間的
    已經傳唱四十年了,百年也許並不遙遠
    台灣是塊蘊藏豐富音樂寶藏的地方

  2. 两人所述都对,但各自侧重点有别
    但我还是觉得李的观点有点过于自我了:哪个音樂人敢说当下的作品从客观层面讲,就真的与经典无关?就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在当下也依然有市场,依然在新歌中听得出这些老歌的影子,更何况完全可视为台湾之光,对华语流行音乐起到了开路先锋作用的台湾民歌。
    所以,李的观点我之所以说也对,仅基于从世界少了谁,地球照样转的角度出发

  3. 结论就是:无论主观是否有所谓,民歌对后世代音乐人的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留下蛛丝马迹,可能吗?除非40年前民歌没出生

留言功能已關閉。